当挫折来临,孩子的心理能力将会面临巨大考验。尤其对于处于身心剧变期的高中生而言,他们面临的挫折呈现复合型特征:既包含学业成绩波动、升学压力等传统挑战,也涉及数字时代下的社交焦虑、容貌焦虑等新型困境。此外,特殊家庭背景下,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可能面临额外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关注。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运用积极型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孩子形成越挫越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及时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孩子的内心往往是焦虑的、不安的、无助的、迷茫的。这时,父母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父母若能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给予温暖的情感支持,便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心的心理环境。
方法指导:
例如,当孩子因月考失利躲在房间沉默,或因好友疏远暗自垂泪时,家长可以展现“脚手架式”情绪支持。
1、生理安抚先行:递上温热的牛奶,轻拍后背,通过触觉传递安全感。
2、去评判化倾听:“这次数学没考好让你很难受吧?”代替“早让你多做题”。
3、情绪标注技术:“听起来你既有失望,又担心影响总评对吗?”。
除了上述的情绪支持方式,家长还可以耐心倾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给予理解和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
二、多多沟通,鼓励孩子正视挫折
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父母便可以引导孩子表达,思考遇到挫折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倾诉类似“我太笨了”“我永远做不好”这样的消极想法时,父母不要顺着孩子说,而应通过适合的方法引导孩子以积极视角看待挫折。
方法指导:
例如,面对孩子“学校演讲比赛我忘词了,是我无能的表现”的消极表述,建议家长采取”认知改变”三步走的方法。
1、记录自动思维:引导孩子写下“事件-想法-感受”(如:演讲忘词→我永远做不好→羞愧)。
2、证据检验:“去年辩论赛你也紧张但最终获奖,这能否说明你刚才认为自己无能的推理不正确?从经验来看,你是拥有应变能力的,而且实力也不错。”
3、积极再定义:“这次失误其实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即兴表达训练。”
再比如,当孩子参加比赛失败后,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毫无天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顾在准备比赛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学到的新技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次经历也是一种收获,从而改变其对失败的看法。
三、陪伴孩子一起(但并非替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后,接下来的关键便是战胜挫折、解决问题。首先,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尝试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若孩子一时难以找到解决之道,我们可以作为引导者,帮他们想一些解决思路,但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父母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与表扬至关重要。对孩子的任何努力和进步都给予肯定,这种积极的激励方式能显著提升他们战胜挫折的自信心。
方法指导:
例如,针对高中生常见的拖延而导致的学习挫折,家长可尝试:
1、目标分解术:将“提高物理成绩”转化为“每周掌握3个核心公式”。
2、选择式引导:“你希望先整理错题本还是制作知识卡片?”
3、成长型反馈:“对比上月,你主动寻求老师答疑的次数增加了。”
为了培养孩子长期的自我调节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写情绪日记的习惯,定期回顾自己的情绪和应对挫折的方式,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例如,让孩子每周花一些时间记录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分析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四、拒绝临时抱佛脚,打造抗压生态系统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事后行动,如果能够事先帮助孩子塑造强大心脏,且引入家庭内外资源共同织就心理保护网,那么孩子在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时就能拥有强大的心理后盾。
方法指导:
1、家庭抗挫文化:定期开展“失败分享会”,父母坦诚分享职场挫折。
2、社会支持网络:协助孩子建立“成长联盟”(导师、挚友、兴趣小组)。
3、专业资源对接:当情绪持续低落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4、压力释放机制:共同制定“心灵急救箱”(运动歌单、冥想APP、手账本等)
【特别提醒】警惕“挫折教育”三大误区:
家长漠视:“这点小事算什么”——否定孩子情绪真实性。
家长比较:“人家能考第一你怎么不行”——摧毁孩子自我效能感。
家长过度保护:“妈妈帮你转学”——剥夺孩子成长机会。
每种逆境都暗藏等量或更大的成长契机。当孩子深陷挫折迷雾时,家长要做的是递上“情绪指南针”而非代走“人生迷宫”。通过系统化的心理支持,我们终将见证孩子破茧成蝶,在风雨中展开属于自己的坚韧翅膀!
【心理支持途径】
一、校内心理支持途径
常州市第二中学心理指导中心
1.“心语轩”面询预约:行政楼205室
辅导预约方式1 205室门口心理预约表自助预约时间
辅导预约方式2 到205室与心理老师当面预约时间
辅导预约方式3 经由班主任与心理老师预约时间
备注:最好提前一天预约;如在预约时间迟到15分钟未到则视为放弃;若预约大课间或午休等时段,同学需请好假。
2.心理邮箱:czezlistener@163.com
3.心理热线:0519-86681860
二、校外心理支持途径
(一)心理咨询援助
1.常州市“常老师”心理热线:
(1)电话咨询:0519-96111(24小时)
(2)免预约现场心理咨询:周一至周五8:30—11:30,14:00—17:00(青少年活动中心1号楼110室)
(3)预约面对面心理咨询:拨打“0519-96111”电话预约固定心理咨询师,可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全天。
2.钟楼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8661006(每天9:00-11:30,13:30-17:00)
3.天宁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8907288(每天8:30-17:00)
4.金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2691500(工作日8:30-11:30,13:30-16:30)
5.武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6323561(周一至周六 8:30-11:30,13:30-16:30)
6.新北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9880234(每天8:30-22:00)
7.江苏·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
025-12355(24小时)
8.南京陶老师工作站心理服务热线:
025-96111(24小时)
9.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心理援助热线:
12356(24小时)
10.“青听益站全国12355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
可预约电话、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
(二)心理危机干预
1.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5-83712977(24小时);
2.常州市904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危机干预热线:
0519-83064423(周一至周六工作时间)
3.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519-68016801(24小时)
4.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危机干预热线:
0519-6887097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5.常州市中医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89896916(周一周二工作时间,周三四五上午工作时间)
6.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1361610138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7.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88581163;0519-88581375(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8.常州市儿童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69808699(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如有需要,上述所涉医院均可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