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春期,大家会想到什么关键词?叛逆?反抗?拒绝沟通?……今天我们一起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谈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从诞生到消亡,就像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一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家庭生活,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
家庭生命周期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轻人离家。年轻人需要完成心理上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第二个阶段:成家。两个年轻人完成了离家的重任,又幸运地遇到了彼此,从恋爱走向婚姻,建立一个新的家庭系统。
第三个阶段:养育孩子。新婚夫妻升级成了父母,共同承担孩子的养育任务。
第四个阶段:下一代离家。下一代的孩子要带着他们自己的使命离开父母踏上人生的征途。
对于准备离家的下一代来说,家庭就从保护、养育的场所转变为他们迈入成年人的责任和承诺世界的热身中心。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跨越,然后准备离家。
分离焦虑无可避免。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孩子不断长大,需要独立,此时,难以放手的往往是父母。父母会觉得孩子还不够稳重,不放心孩子离家。冲突也是家庭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既是转折阶段的焦虑体现,也是家庭成员通过互动学习应对挑战的机会。因此,冲突促进了家庭的解体以及个人的分化和独立,同时分离焦虑,也会加快家庭成员学习应对新环境和新挑战的脚步。
按照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当个体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家庭往往要经历一个转换期的震荡或者是混乱(如图)。
在儿童期,家庭内部一般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的稳态,家庭成员按照一定的角色分工进行互动。比如儿童期的子女,吃穿住行一般都是父母决定。所以,父母一般是更具有权利的一方,同时也是承担责任的一方,而子女则享受着照顾,但同时也让渡出自由。对于父母和小孩子来说,这种相处模式是稳定而且安全的。
等子女成长为成人的时候,子女就会想要自己做决定,他们需要享受更多自主的权利,但这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父母在这个时候则需要让渡出权力,不能事事都管着子女,巨大的好处就是减轻了负担。这也是一个稳定的状态。
从左边稳态转换到右边稳态的中间,很多时候家庭就会经历一个短暂甚至是剧烈的震荡。在这个转换期里,家庭的震荡意味着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在探索、寻找彼此都能够接受的一个新的模式。
比如说孩子要自己决定穿什么风格的衣服,这可能会和父母的喜好相撞,如此一来,双方就会有冲突。如果小孩强烈贯彻自己的意志,反抗到底,这时候,父母虽然不太喜欢小孩的衣服风格,但可能也会觉得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父母可能就会心甘情愿地容忍了。
兵荒马乱的青少年们,他们的叛逆和反抗,其实是在实现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转换;是在努力为离家和自立做准备,以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
对于父母们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角色和之前的家长角色是不一样的。当小孩渐渐长大的时候,以往教育儿童子女的方式、经验已经不能迁移到教育青春期子女了,所以父母们会面临一个新的任务:学习如何当一个青春期子女的父母。
父母如何与青春期子女对话?
从发展视角看,转换期的震荡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流逝,会有所好转。同时,转换期的震荡也是正常的,因为一个家庭在不同阶段里不可能一直沿用同一种相处的模式。新的阶段,家庭需要探寻新的相处模式与家庭规则。
一、尊重与接纳孩子的感受
对话一
女儿:“今天考试没考好,很难过。”
妈妈:“那你想想,这次失败带给你什么启发了呢?是不是最近不认真学习了啊!”
妈妈说的有错吗?当然没错,她是希望帮助到自己的小孩。但是这样的回应本身其实是没有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是被否认了的,但这些难过的感受对女儿来说是确实存在的。
对话二
女儿:“今天考试没考好,很难过。”
妈妈:“我想了解你的感受,可以多说一点吗?”…….
接纳孩子的感受,尽量认真听,不打断,不评判。这样的回应,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与接纳。
二、尊重孩子拒绝的权利
妈妈:“给你准备了牛奶,赶紧喝。”
儿子:“你放在那,我等会儿喝。”
妈妈:“你现在喝,等会儿就凉了。”
儿子:“不喝。”……
拒绝是一种权力,拒绝是一种边界的维护。对于逐渐成长的青春期孩子,他们也渴望拥有这一种边界。在儿子这里,牛奶不只是牛奶,而是权力的工具,是他对“我不能服从你”,“我要守住自己边界”,“我是个独立的人”的战斗。
三、给孩子更多选择的空间
尊重青春期孩子拒绝权力的同时,不妨也给他们更多选择的空间。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主性,所以,每次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不妨给他们多一些选择。比如,刚才这个例子,妈妈可以说“给你准备了牛奶,你待会儿想喝的话就自己去喝。”这个时候,孩子拥有了自主权了,牛奶就只是牛奶,孩子就会考虑自己是否需要牛奶。
青少年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小孩,父母可以试着放下对孩子过多的关注;但青少年也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成年人,所以父母们在准备放手的同时最好和子女保持联结的关系,以便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保护。
【心理支持途径】
一、校内心理支持途径
常州市第二中学心理指导中心
1.“心语轩”面询预约:行政楼205室
辅导预约方式1 205室门口心理预约表自助预约时间
辅导预约方式2 到205室与心理老师当面预约时间
辅导预约方式3 经由班主任与心理老师预约时间
备注:最好提前一天预约;如在预约时间迟到15分钟未到则视为放弃;若预约大课间或午休等时段,同学需请好假。
2.心理邮箱:czezlistener@163.com
3.心理热线:0519-86681860
二、校外心理支持途径
(一)心理咨询援助
1.常州市“常老师”心理热线:
(1)电话咨询:0519-96111(24小时)
(2)免预约现场心理咨询:周一至周五8:30—11:30,14:00—17:00(青少年活动中心1号楼110室)
(3)预约面对面心理咨询:拨打“0519-96111”电话预约固定心理咨询师,可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全天。
2.钟楼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8661006(每天9:00-11:30,13:30-17:00)
3.天宁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8907288(每天8:30-17:00)
4.金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2691500(工作日8:30-11:30,13:30-16:30)
5.武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6323561(周一至周六 8:30-11:30,13:30-16:30)
6.新北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9880234(每天8:30-22:00)
7.江苏·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
025-12355(24小时)
8.南京陶老师工作站心理服务热线:
025-96111(24小时)
9.“青听益站全国12355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
可预约电话、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
(二)心理危机干预
1.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5-83712977(24小时);
2.常州市904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危机干预热线:
0519-83064423(周一至周六工作时间)
3.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519-68016801(24小时)
4.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危机干预热线:
0519-6887097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5.常州市中医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89896916(周一周二工作时间,周三四五上午工作时间)
6.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1361610138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7.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88581163;0519-88581375(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8.常州市儿童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69808699(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如有需要,上述所涉医院均可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