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砺志铸忠魂
1930年起,国民政府推行“国民军训”,意在振起青年国防意识。私常中亦顺时应势,启军事教育之途。是年9月5日,聘屠霖为军事教官,高中诸生始受军训。1931年9月,又聘常永龄执教拳术,此乃本校拳术训练之滥觞。
1934年10月13日午后,本校于体育场首行高中学生军与初中童子军大检阅,由屠霖教官与童子军教练程述号令,诸生动作娴熟协洽,场面蔚为壮观。1935年4月教官们还率高中普通科一年级生赴镇江,参与江苏全省高中生集中军训。同年9月,学校除增置图书仪器、理化博物实验材料外,更购军事教学用枪五十杆及诸般体育用具。
1936年9月,我校童子军获准立案,番号第一六〇八团,军体用具续有添置。1937年4月,全校师生参与全县防空演习。军训学生轮赴雕庄实习打靶,每人配弹五发,多有全中者。10月,构筑防空地下室三所,尊经阁前一所可容八百人,耗国币二千元;其余树下墙隅,师生自营小型地下室,数以百计。时值日机频来空袭,遂改于早晨六时授课,酌减各科课程,增军训时长。

血火淬炼青年团
回溯1926年秋冬,中共地下常州特支书记(兼团特支书记)徐水亭莅临我校,建私常中地下共青团组织。首任团支部书记为学生董顺(董仲则),团员有董顺、黄进华、杨迪先、程心言等,皆研读《向导》周报、《新青年》所载文章。董顺初中毕业后,由陆景烨接任支部书记;陆毕业后,工作转由丁振球主持。陆景烨后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出狱后任职《新华日报》。1938年10月,自武汉撤往重庆途中,于轮船上遭日寇飞机轰炸殉难,年仅三十。
新华日报社于重庆设追悼大会,由董必武同志主持,且编印《新升隆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纪念册》,以彰忠勇,寄哀思。悼陆景烨等之诗文颇多,兹录挽联一副:“为国为民,赤胆忠心昭日月;求仁求义,以身殉国感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