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南北对话助共进 研修赋能启新程——联合培训活动心得感悟
发布时间:2025-07-05   点击:   来源:党政办公室   录入者:周佳怡

刘宇

此次培训的经历让我收获匪浅,尤其是第一场李利教授关于人工智能的讲座印象最为深刻。李教授对于AI的讲解层层深入,由运作原理到使用时的问题到解决问题,为在场的不少老师们解答了疑惑。对于AI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李教授也是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例如不同的AI的调教模式各有差异,有的思维偏向“理科生”(DEEPSEEK-R1),有的则偏向于“文科生”(豆包),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AI,同时在提问时一定要给予明确的指示与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由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夯实自己的教育理论基础,更好的去使用AI为教育服务。

刘奕彤

以心触心,静待花开——

《教育就是触抚生命》讲座学习感悟

参加《教育就是触抚生命》专题讲座,像是在教育之路上遇见了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那些曾让我困惑迷茫的角落。当黄教授分享英语单元测验中“看水杯”的案例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班上那些“特别”的孩子——那个总在课堂上走神的男孩、写作业时坐不住的女孩,原来每一个看似“问题”的行为背后,都藏着等待被倾听的故事。“只要在生命中发生过的,从来不会被遗忘”这句话,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让我懂得,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对错评判,而是需要俯下身去,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

讲座中“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关系意识”的理念,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原来,学生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甚至身体上细微的变化,都是读懂他们的重要线索。关注特殊学生的家族病史、留意他们的躯体症状,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教育温度的体现。青春期的孩子正经历着性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双重觉醒,在求知渴望与现实局限、情感冲动与理智克制的矛盾中跌跌撞撞地成长,这让我更明白,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份包容与引导。

谈到学生的学习困境时,我仿佛看到无数个在迷茫中徘徊的小小身影。提升学习动力、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构建支持系统,这些不再是冰冷的教学策略,而是我们托举孩子成长的温暖双手。教育,本就是一场温柔的守护,是用真心换真心,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这场讲座,让我重新握紧了教育的初心。往后的日子里,我愿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用耐心倾听每一个心声,用爱心守护每一份独特,陪着这些年轻的生命,慢慢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朱婷霏

真正的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对鲜活生命的深度理解与细腻“触抚”。讲座的核心在于引导教师超越对“问题学生”的刻板标签,将每个学生视为一个由复杂的“关系网络”、独特的“文化背景”、潜在的“遗传特质”及其当下“呈现问题”交织而成的独特生命整体。其中,“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关系意识”的洞见尤为关键——学生的困境往往深植于其各种关系的土壤,而解决问题的资源也恰恰蕴藏于对这些关系的理解、调整与善用之中。此次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鞭策,它让我意识到,学校心理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精妙统一,是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完美融合,这需要教育者不断积淀人生阅历,建构多元理解的框架,持续反思与实践,努力以更谦卑、更专业、更富人文关怀的姿态去“触抚”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让教育真正成为生命影响生命、心灵照亮心灵的温暖联结。

刘星

本次“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培训,刷新了我对生成式AI技术的认知。我深刻理解到,生成式AI以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依托海量数据训练与概率预测机制实现智能内容生成。不同模型(如偏重信息整合的豆包与强于逻辑推理的DeepSeek)特性迥异,如同“文科生与理科生”各有专长,关键在于依据具体教学场景精准选用合适的AI工具。培训让我清晰认识到,有效应用AI需构建个人教学知识库、精进提示词设计技巧(如ABCD法则),并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无论是运用即梦AI生成生动的数字动画辅助教学、借助秘塔AI高效搜索与整合文献资料,还是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分层作业,AI都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然而,核心驱动力始终在于教师——唯有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AI交互(提示设计)能力,才能驾驭技术而非被其替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深度赋能,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

李虹彦

听王教授的分享,最深的感触是:教学的真谛,不仅在于,更在于。他提到自己从早期教学的慌乱,到后来学会从学生的错误中寻找教学规律,让我明白,真正的会学不是机械吸收知识,而是从实践中反思、提炼。而爱学则让这种学习成为习惯,而非负担。他谈到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教育经典、撰写教学札记,哪怕再忙也要保持思考与记录,这种坚持令人敬佩。最打动我的是他说:教师的学习力,就是教育力。他的故事让我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一颗始终好奇、乐于探索的心。读写不仅是提升教学的工具,更是让教育生命保持鲜活的源泉。

柏广言

参观冯梦龙廉政教育基地后,我深受触动。冯梦龙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清官廉吏,其"为民请命、清廉自守"的精神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展厅通过史料、场景还原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了他任寿宁知县期间整顿吏治、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的事迹。特别是《警世通言》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的训诫,令人警醒。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廉洁不仅是为官者的底线,更是每个人应有的品格。我们要以冯梦龙为镜,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怀律己之心,永葆清廉本色。

0.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