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学生科学视野,强化地震安全避险能力,常州市第二中学组织高一年级优秀学生代表走进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关于地壳运动、灾害防治的抽象概念具象化,而且还能够系统提升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践认知与风险防范意识,为校园安全筑牢科学防线。
在科普馆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学生们深入参观了涵盖地震基本知识、监测预警、灾害防御、应急避险及常州地震史五大主题展区。展馆通过图文展板、精密仪器模型及互动装置,构建起立体化的地震知识体系。
互动实践深化课堂知识理解。馆内陈列的地震局历史监测仪器、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横波纵波动态显示器及地震过程演示仪等专业设备,成为学生们验证地理知识的"活教材"。学生们亲手操作仪器观察地震波传播特性,通过建筑抗震模型理解结构力学原理,在"常州地震史"展区结合本土案例分析灾害地质背景。这种从书本到实景的认知跨越,使学生对地壳运动机制、地震能量释放过程等地理核心概念建立起具象认知。
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比课本中"地震带分布图"与常州历史震例数据,理解区域灾害风险特征;借助监测仪器操作,深化对地理教材中"地震预警技术原理"的认知;通过观察建筑抗震模型,直观验证"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的理论要点。这种沉浸式、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有效打通了学科知识与现实应用的衔接路径。
此次活动通过专业科普场馆的实践载体,实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的场景化延伸。学生在地质科学前沿场景中验证理论、观察现象、探究原理,不仅强化了对地震灾害的科学认知,而且培养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构建灾害防范思维奠定了扎实基础。
实践心得
今天参观常州市地震局,我深刻认识到地震监测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地震波的传播原理、监测设备的运作方式以及常州市的地质风险特点。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快速响应机制,能在震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为避险争取宝贵时间。此外,我还学习了家庭防震应急措施,如固定家具、准备应急包等。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生命安全的关键作用,也激发了我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工作的兴趣。未来,我希望能将所学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提升公众的防灾意识。
——高一(3)班 张子宸
今天参观防震减灾科普馆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体验。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原理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展厅内模拟地震的互动设备让我切身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威力,同时也认识到科学防范的必要性。馆内工作人员的严谨态度和先进技术令人敬佩,更让我明白普及防震知识、提升应急能力是每个人的责任。此次参观增强了我的安全意识,也激发了我对防灾科学的兴趣。
——高一(3)班 吴宇成
走进防震减灾馆,我深刻体会到地震的可怕与科学防范的必要性。通过模拟体验,我学会了正确的避震姿势——蹲下、护头、抓牢固定物;在互动展区,掌握了家庭应急物资的准备要点。最触动我的是灾后救援的艰辛,这让我明白,防灾不仅是知识,更是责任。今后,我会加强应急演练,并向身边人普及防震知识,共同提升防灾能力。
——高一(5)班 陈葳
通过本次科普活动,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地震的科普知识。既使我了解到了地震的成因、危害、防治等,也知道了地震的历史。在感叹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之余,我还体验了一次“8级地震”。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力。这使我深切感受到了我选地理的意义,是在为将来的科研需要做准备。
——高一(5)班 朱宇轩
参观常州地震局防震减灾馆,我深入学习了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地震成因知识,并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了日本关东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等国内外重大灾害案例。特别关注了常州历史上小震频发但破坏性较低的特点,最震撼的是体验模拟8级地震,剧烈晃动中紧抓扶手,切身感受到灾难的可怕,也深刻认识到学习避震技能、加固建筑的重要性。这次体验让我对科学防灾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增强了我的安全意识,我会一如既往地学习科学防灾知识。
——高一(3)班 杜佳瑾
这次参观让我体会到地震的危害以及逃生方法。通过展板与体验装置,我不仅了解了地震成因与预警原理,更在模拟体验中掌握了不应跳楼逃生以及躲在坚实桌椅下等措施,因为科学应对才能守护生命。同时,我意识到掌握应急知识、准备家庭应急包绝非小事,而是对生命最切实的敬畏与守护。居安思危,这份认知将伴随我今后的每一天。
——高一(8)班 周怡林
今天参观防震减灾科普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模拟地震震感,我真切感受到地震的破坏力,也明白了提前预防和科学避险的重要性。我学习到的避险常识和如何判断震源距离自己的远近等知识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实用的救命技能。这次参观,不仅丰富了我的防震减灾知识,更让我意识到,掌握这些知识,既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
——高一(9)班 杨邵源
参观防震减灾科普馆让我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威力和科学应对的重要性。通过模拟体验和图文展示,我学习了地震的评级、地震后的措施等实用知识,也了解到抗震设计和预警系统的科技力量。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防灾意识与科学技能同样关键,只有平时多学习演练,灾难来临时才能冷静应对。最大的收获是:敬畏自然、科学防灾,保护生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高一(4)班 丁哲楷
今天参观地震局,让我了解了许多。科技在防灾减灾中作用显著,预警系统的“秒级响应”背后是精密的技术支撑,也让我意识到早期预警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防灾知识需要普及到每个人,比如家庭应急准备、公共场所逃生路线规划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高一(11)班 赵雅雯
防震减灾科普馆,是地理与实际、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感受到运动的力量,懂得敬畏自然;巩固已学知识,拓展视野;看历史实践,感叹古人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于此,我将不断关注、学习防灾知识,并向身边人传播,为提升人们防灾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11)班 葛苏漫
今天下午,踏入地震防灾知识馆,如同轻轻掀开了地球内部那躁动不安的一角。讲解员手指着精密的地动模型,深入讲解地震的成因与破坏威力,让我深悟:原来生死之间,隔着的不过是我们是否备好自救的常识、那份日常的警醒。
走出场馆,内心沉甸甸地装着生命之重,亦被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所充盈。知识是防灾最坚的基石,而将这份知识传递开去,唤醒更多人的警觉,不正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吗?
——高一(11)班 赵涵
这次参观常州防震减灾科普馆,最核心的是学到了非常实用的防灾知识和技能。通过逼真的地震模拟体验,我亲身体会了震级8级的感觉,这比看书直观得多。更重要的是,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防灾意识与科学技能同样关键,只有平时多学习演练,灾难来临时才能冷静应对。
——高一(8)班 王梓洋
地震是关乎全人类的大事。这次的地震局之行在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防范地震的必要性。在一次次血泪的教训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地动仪到如今的先进设备中无不透露出先辈们的汗水与地震精神。我们要学的不仅是地震的防护方法,更是为人类造福、永无止境的地震精神!
——高一(9)班 毕昊龙
走进地震局,我被先进的监测设备与精密的数据系统震撼。志愿者通过可视化平台,展示地震波传播、震级测算的全过程,让我直观感受到科技在防震减灾中的关键作用。互动体验环节中,模拟地震场景的晃动平台与应急避险教学,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使我深刻认识到科学避险的重要性。 此次参观,不仅消除了我对地震的恐惧与认知盲区,更体会到防震减灾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未来,我会将所学知识传递给身边人,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社会防线。
——高一(11)班 孔艺霖
步入常州地震博物馆,瞬间被那份沉重与警醒笼罩。倾斜的地震楼道真实再现了灾难降临时的失衡与无助;汶川展区残垣断壁的照片,更是无声诉说着大自然的无情力量。整个参观过程如同一堂直击心灵的生命教育课——它深刻提醒我们,认识脚下的地球、学习科学自救互救,绝非书本上的空谈。灾难虽无法预知,但敬畏自然、科学防范,正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夏日炎炎,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了常州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馆。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与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八级地震的体验,站在颠簸的体验台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地震面前人类的渺小和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我们还对地震监测设备的发展有了一定了解,并学习了地震避险的基本方法。这次参观使我获益良多,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地震相关知识,更提醒我们:莫言灾难离己远,防震警钟当长鸣!
——高一(1)班 凌晨瑜
今天,我踏入防震减灾知识馆,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沉浸式科普之旅。动态沙盘生动演绎板块运动与地震成因,体验设备则带我置身于剧烈摇晃的地震场景,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生动的动画拆解避险要领,真实的救援影像记录生死瞬间——每一处细节都在叩击我的认知:防灾不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责任的传递。唯有让更多人掌握这些技能,才能真正筑牢生命的防线。
——高一(1)班 王子夫
今天在地震局参观地震展馆,直面灾害遗迹与影像,深感自然伟力之可畏。通过详实的展品与科学讲解,深入理解了地震成因及巨大破坏力。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实用的避震自救常识与应急措施。此行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强化了防灾减灾意识。深刻认识到,敬畏自然、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社会应急能力,是守护生命与家园的基石。
——高一(1)班 韩馨予
踏入常州市地震局,从张衡的地震仪到莫霍洛维奇契所发现的莫霍界面,人类的智慧如一颗颗明星般照亮了我们探求地震奥秘的前路。从操作地壳运动到体验8级震感,地震如一头头蓄势待发的猛兽?1960的智利地震,2008的汶川地震……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浮现在我们眼前。地震无情,人间有情,未雨绸缪,防灾减灾。愿我们的世界呈现这样一幅和谐美好图景:草木青青,白云悠悠,人与自然养护依存,和谐共生。
——高一(6)班 杨烨
今天我来到了常州市地震局防灾减震科普馆,看到了许多人们为预测地震而研制出的设备仪器,在里面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当体验八级地震时,我真切感受到八级地震的威力。这也让我深感需敬畏大自然,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人们应对突发灾险应急能力,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高一(3)班 潘春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