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常州市区(含新北、经开)高中综合实践基本功评比活动顺利落下帷幕,常州市第二中学语文组邹勇老师表现优异,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顺利晋级大市比赛!
邹勇,常州市第二中学语文老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朱丽锋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2019年从教以来,已完成一轮循环教学并具备三年高三语文教学经验。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论文1篇,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一等奖,多次在常州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开设区市级公开课2节,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并于2022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今年担任高一(4)班班主任及高一(4)(5)班语文教学工作。
下面我们一起聆听邹勇老师的参赛心得吧!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与了2025年常州市区高中综合实践基本功比赛,这场赛事如同一把刻刀,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4个任务的层层考验,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角色的多维内涵,更让我在实践中收获了专业成长的密钥。回望这段旅程,既有灯火阑珊处的思索,也有柳暗花明的顿悟,谨以此文记录点滴感悟,与同仁共勉。
赛前磨砺
这背后离不开常州二中对青年教师的托举和教研组的悉心培育。作为语文组的青年教师,全组语文教师对我倾注了大量心血:2次市级公开课,多次校际公开课,每节课都有组内老师给予的精心指导。师傅陈茜老师和组长赵黎丽老师给予了我无数专业上的鼓励与指导,其他组内教师也都倾囊相授。学校也为我提供了许多机会:和高三学生同台竞技,让我意识到自己专业素养的不足;各类执笔活动,让我有效提升了写作能力;参加各类演讲比赛,让我面对镜头毫不怯场。这段凝聚集体智慧的备赛历程,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教师的成长,既需要个人的深耕,更离不开团队协作的托举。
赛场实战
故事传真情,活动润无声。参赛任务的顺利完成,感谢常州二中提供的创新沃土——开放实验室的硬件支持、老师们对跨学科思维的鼓励,让青年教师敢于将天马行空的设想转化为服务师生的项目,“设计体现人文关怀”,我真正理解了技术应有的温度。这段经历如同埋下种子:在二中浇灌的实践精神,终将在未来绽放成解决问题的勇气与智慧。任务的背后,是以“语言表达为基础、自信成长为路径、综合素养为内核”阶梯式育人体系的生动体现。
教育无预案,智慧有回声。面对比赛题目,我以“现象分析——应对策略——长期视角”为框架,我将自身特长与活动任务紧密相连,将人文关怀和活动理念相结合,入脑、入心、入行动,贴近学生生活,真正实现“以文育人”。
赛后反思
比赛虽阶段性落幕,成长不停歇。反观自身,我亦清醒认识到不足,赛后静下心来复盘,收获的远不止是奖项。我看到自身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在活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后续的完善。
基本功赛事,不在于展示完美,而在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未来我将以赛为舟,载梦远航。真正的“基本功”不在比赛题库里,而在每一天与学生的真实相处中。未来,我愿带着这份淬炼后的勇气,继续扎根教育的田野,让理论落地生根,让实践开花结果——因为最好的“赛场”,始终是我们热爱的三尺讲台。作为青年教师,我始终牢记“努力去学,只能及格;用心去学,才能出色”这句话,也将这句话传承给我的每一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