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前来咨询,谈到妈妈为了自己的学习,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还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读,一到周末还要陪自己上各种补习班,每次考试下来,妈妈都会第一时间问分数,分数不理想就会板着脸,诉说自己的不易。而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太稳定,每到考试就会心惊肉跳,生怕考不好让母亲失望。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母亲满意。
解读: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一些家长很容易受到分数的刺激,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偏激,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考试心理。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是应该的,但是成绩不能完全证明孩子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更不能证明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它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有的父母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带来许多不良后果。身为父母,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呢?以下建议可以帮到您!
一、看分数不唯分数
家长过于看重分数,会令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妈妈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绩。对孩子成绩的过高期望、过分投入,一方面地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思想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家长期望的过高与单一,无论对于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是一种精神负担,会诱发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承认差异,循序渐进
中学生已经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竞争的压力。但由于智力因素、学习基础、对新环境的适应力等存在不同,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会有差异。父母要做的是认真了解情况,比如考试的难度、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听听孩子的解释,不能武断地得出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用功的结论,而应该鼓励孩子下一步努力学习,逐渐提高成绩。家长过于看重分数,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绝大多数中学生,即使是学习不佳的孩子,他们都有渴望积极向上的愿望。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一番,重则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肯定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这种做法会使孩子自暴自奔,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探究原因,寻求解決
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探究某些科目成绩欠佳的原因,看看是学习态度不认真,还是学习方法不正确,还是学习习惯欠佳导致的。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父母要做深入地分析,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不做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引导孩子制定各个阶段的合适目标。当孩子提出需要协助的要求时,父母应给予满足。
总之,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应理性看待。不因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因为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来源 | 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