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莘莘学子>>家长学校>>文章内容
【点亮每个家】家里有高敏感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昭君
案例实描



我家孩子小敏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细腻的孩子。自从上学后,她对周围环境的高敏感性越来越显现。小敏对声音、光线以及别人的情绪变化都极其敏感,经常会因为一些微小的刺激感到不安或焦虑。有时,她在学校受到同学无意中的玩笑或者课堂上的批评后,会情绪低落很长时间,对这些事件的反应也比其他孩子更深刻。

我们尝试与她沟通,希望能了解她内心的感受,并帮助她缓解这些不安的情绪。然而,每当我们提及此事,小敏总是回避话题,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无法被理解。这一问题开始在亲子关系中制造了些许紧张。小敏有时感到被家长过度关注或不够理解,而我们则出于无奈,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帮助她。而且,在一些日常决策上,例如安排外出活动或选择学习内容,她的态度也极为矛盾,常常导致我们之间的冲突和不愉快。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作为父母,小敏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敏感性问题感到非常困惑与担忧。虽然他们尝试了一些策略来帮助小敏适应生活,但却不见太多成效,甚至引发一些亲子矛盾。体会小敏父母的无奈与不安,相信都有同样感受的家长在遭遇此类问题时,会非常关心如何有效地支持自己的孩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高敏感孩子背后的成因,并寻求最佳的支持策略。

高敏感孩子通常是指那些在情绪、感官和社会方面比其他孩子更为敏感的儿童。这些孩子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情绪敏感度:很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对环境中的紧张或冲突特别敏感,可能会对批评或不当的言辞反应过度。

(2)感官敏感度:对声音、光线、气味和触感等外部刺激反应强烈,可能不喜欢吵闹的环境或粗糙的衣物。

(3)深度思考:经常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心和理解能力。

(4)社会互动:在社交场合中可能显得害羞或内向,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但在熟悉的环境中可能会很开朗。

(5)创造力和直觉:通常表现出高水平的创造力,并且有很强的直觉能力。

高敏感并不是一种障碍或疾病,而是一种气质。这种特性在儿童发展中可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表现出高敏感性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01
天生的气质

一些孩子天生具有高敏感气质,这是生理上的特质。脑科学家研究显示,大脑中的一个称为脑岛的区域,负责在每时每刻整合内心状态、情感、身体位置、外部事件的知识,而高敏感者的这一区域比其他人更加活跃,所以他们才会表现出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情绪。高敏感孩子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情感等)的反应比其他孩子更加强烈和细腻。如小敏天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她可能是由于内在的生理机制造成这种反应。

02
情绪支持不匹配

高敏感孩子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如果家庭环境对他们的敏感特质缺乏接纳和重视,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不被理解,从而增加忧虑情绪。如小敏可能在受到家人的负面评价时变得更加容易紧张。

03
对压力的敏感性

高敏感孩子往往对压力的感知比其他孩子强烈。这些压力可能来自学业要求、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当他们觉得被压力包围时,较低的承受力可能导致过度反应。如小敏可能在面对考试或同学关系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

04
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本身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和应激反应,孩子可能会模仿并强化这些特质。因此,家长的情绪管理和表达方式也起到关键作用。如小敏在家中若有较多情绪化而未加控制的表达,她则可能受到影响,变得同样敏感多虑。

认识到高敏感孩子独特的感受和反应模式,家长们需要调整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充足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境,以降低敏感特质带来的困扰。


参考建议
01

接纳:接纳特质,理解差异。
最关键的一步是接纳孩子的高敏感特质。高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气质特性,表现在孩子对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情绪更为深刻。这种特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积极的,因为高敏感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好的洞察力、创造力和同理心。因此,家长需要从内心深处接受和尊重这种天性,不将其视为负担。接纳的过程包括理解高敏感特质的科学依据,以及识别哪些行为是高敏感的表现。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研讨会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来增长这方面的知识。接纳意味着不强迫孩子改变其内在特征,而是创造一个让他们可以充分享受天赋的环境。
02

共情:共情情绪,包容心声。
对于高敏感孩子来说,情绪的起伏可能比普通孩子更明显。他们可能会因为批评或失败而异常忧虑,或因他人的不在意而感到受伤。共情是提高家庭关系质量和支持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策略。
要表现出共情,家长应学会认真倾听,不打断孩子表达情绪,在孩子表达完想法之后,回应他们的感受。例如,当孩子因为受到惊吓而哭泣时,家长可以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有点害怕,我们可以一起来找出怎么样让你更舒服。”这种回应不仅承认了孩子的情绪,还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家长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接触来传递温暖和关怀也有助于孩子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纳。
03

关注:关注需求,回应诉求。
高敏感的孩子不光是对外部世界敏感,他们的内部情感需求也可能更复杂。家长需要细心了解孩子哭闹、退缩或激动的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的情感需求。例如,一个在聚会中安静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对社交场合的过度刺激感到不安,而不是性格内向或胆小。通过观察和主动参与,家长可以更好地识别孩子的情感需求。

与孩子就他们的感受进行开放的对话是了解内心世界的桥梁。这有助于父母及时回应和满足这些需求,使孩子感到舒适和安全。回答情感需求还涉及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环境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不必担心被评判。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家庭会议或一对一的时间来增加理解和联系。

04

曝光:提供体验,丰富经验。
高敏感孩子虽然对新体验可能比较抗拒,但是适度的曝光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建立适应能力。家长应设计一系列结构化的体验,从熟悉的活动开始,再逐渐增加挑战。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灵活性和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在这方面,家长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后盾,让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感到有保障。对于特别令人焦虑的情况,提前与孩子进行模拟和讨论可能有效。例如,知道即将参加生日聚会的孩子,家长可以事先描述聚会的过程,甚至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同时,家长应留意孩子的反馈,并根据他们的舒适度调整体验的程度。过度曝光或压力会适得其反,因此平衡和灵活性是关键词。
05

拆解:拆解问题,循序渐进。
面对一些复杂或令孩子不安的情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问题拆解成可管理的小部分。这样可以让孩子不至于感到不知所措,并看到事情的整体结构。举例而言,如果孩子因繁重的学校任务感到压力,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分轻重缓急逐步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技巧,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孩子感受到能够通过努力和计划实现目标时,他们的自尊心也随之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始终保持支持和指导,而不是直接代替孩子做决策。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性。

总之,抚养高敏感孩子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回报的旅程。通过接纳孩子的天性、以共情的方式理解他们的情绪、关注隐藏的情感需求、适度曝光并提供多样化体验,最后帮助孩子拆解问题,父母能够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敏感孩子成长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帮助他们应对外界的挑战,更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最终成长为心智健康、情感成熟的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孩子,从而建立更紧密的家庭联系。


来源 | 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ID:ChangzhouFERI)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