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再登泰山:青春与传承
泰山为五岳之首,承载着厚重的华夏文明符码。这座文化名山自古便是儒家学者膜拜的圣地,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文化内涵,与二中府学文脉联动共振。为促进二中学子形成更强的文化自信,更全面、立体地传承灿烂的府学文化,用长远的目光讲好二中百年故事,争做儒雅的阳光智慧学子。8月6日至8日,我校开展2024年人文之旅夏令营——泰山曲阜行,让二中学子立于高山之巅远眺,见历史长河奔涌、儒风浩荡,真切地体悟百年二中的坚守,挥洒属于下一个百年征程的热忱。
岱庙篇
8月6日,师生们抵达山东省泰安市,第一站来到岱庙参观,品古建筑之美,习拓印技术。岱庙仿效古代帝王的宫阙而建,是专门为泰山神修建的庙宇,城墙矗立,庙貌巍峨,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同学们置身岱庙内,观赏着古柏高耸,殿堂辉煌。
天贶殿的一砖一瓦、一屋一脊,是历史隐藏在瓦片间的跳跃流转;一方“秦泰山刻石”,素雅端方中,透出古朴的美,影影绰绰中,显出历史的可见光;汉柏院中,有“古柏5株”,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柏树下,有同学们交谈的热闹、思考的冷静,光影所照,斗转星移。从和谐相融的一角飞檐,到半垄屋脊,碑刻砖石上每一寸光阴晕染的纹理,都在向同学们诉说着文脉传承的故事。读懂坛庙建筑,在“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岱庙古建筑群中游目骋怀,在游学中,同学们沉淀着人文底蕴。
学生们在岱庙的雨花道院中完成了拓片的知识学习,亲自体验这项古老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在拓片讲座上,老师介绍了拓印这项古老技术的起源和操作过程。“拓印,是一种古老的复制技术,借助宣纸和墨汁,将石碑、器皿等硬质材料上的文字和图案拷贝到纸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上纸、扫刷、上墨、起纸,认真仔细地拓印石碑上的文字。学生通过研学导师的讲解和动手体验,了解了碑拓的相关知识、感受捶拓的劳动之美。
泰山篇
古语云:“(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8月7日,怀着“风云一举到天关”的豪情,师生开启了泰山之旅。
攀登的过程中,映入眼帘的是泰山壮丽的风景: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石之间流水不息,苍穹的古松矗立在岩缝之间。泰山不仅以其巍峨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而备受尊崇。泰山显“造化钟神秀”,聚自然之精华,续古今之文脉,历万古而弥新,“泰山无语”因其厚重,“重于泰山”鼓励学子做出正确的生命选择,文化因此而自信。
从中天门到南天门,总共3653级台阶,同学们拾级而上,用脚丈量“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的五岳独尊。登上泰山时恰是正阳时分,同学们齐声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鼓励学子向二中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学习,以“自信人生”的气魄踏浪前行,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青春之歌,并纷纷在横幅上留下激励自己的话语,学生们在泰山之巅定格绚烂的青春时刻。
曲阜三孔篇
我校千年府学纪念馆中陈列着孔子像,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至圣先师”,我校府学十八景之一“至圣春秋”以三十块大理石浮雕描绘了孔子的生平,被称为“孔子圣迹图”。二中学子沿着孔夫子的足迹走向远方,走进“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曲阜三孔”研学旅行,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了,让历史上的圣人变得可触可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第二次飞跃。
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关键词汇。春秋时期,孔子主张用礼重建社会秩序。在孔子墓前,学生们参与了庄严、肃穆的“揖礼”活动,学习了古代“揖礼”的手形和作揖的动作要领。接着,正衣冠,肃仪容,数次鞠躬行天揖礼。这加深了学生对《周礼》和《论语》等古文经典的感知,深化了对中国古代大型家族人文历史的理解,感悟着杏坛下圣人的博大情怀和万世师表的光辉点滴。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泰山之行是我们与母校精神的一次深情对话。愿母校的精神如泰山般巍峨,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勇攀高峰,奋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