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引领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为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校长,深入推进育人高质量发展,江苏省邓勤名校长工作室开展第三次集中研修活动。
7月12日,工作室邀请原常州市正行中学校长李万龙教授作题为《学校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感悟》的讲座。
李万龙校长从思路、实践与感悟三个方面,与各位工作室成员们分享自己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及感悟。他指出,学校课程构建的核心教育理念是能够提供基础性、丰富性、挑战性和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学校课程模型的构建需要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关照课程方案、培养目标、乡土文化以及学校特色,因此,他们将学校课程分成了五大类,即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选修Ⅱ课程、竞赛课程、活动课程。李校长指出,在实践过程中,要将学科课程校本化,活动课程综合化,课程建设主体多元化,这样的课程建设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李校长的讲座理论依据充实,语言生动有趣,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地阐述了学校课程构建的方法和路径,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及实践经验。
下午,工作室邀请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俭作题为《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深入推进育人高质量发展——邓勤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思考》的报告。
王俭教授以幽默的谈吐,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名校长之名”、“高质量之高”、“深推进之深”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旁征博引,列举了全国很多知名学校、知名校长的实践案例,又精准阐述,深邃思考,娓娓道来,深深吸引了与会校长们。
报告从理想与道德、本领与态度、担当与境界三个维度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报告指出了校长应该具备的品格、素养和责任,以及校长应有的思想高度、认知深度和情感温度,要以新发展理念深化自身的育人理念,以发展性质量观确立自身的质量观,以新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新素养。为育人高质量发展指向、发展内涵、发展实践进行了宏观擘画,为新时代学校顺应时代变革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专家们的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落地生花的实践指导。激发着每一位工作室成员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