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夏”,赋能成长。为进一步发挥省名校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升办学品质。7月9-11日,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邓勤)全体成员前往苏州、宜兴开展第三次活动。
工作室成员先来到苏州相城中学进行考察,深入了解新建学校相城中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文发展理念。学校以“仁礼传芳,澄钰开新”作为校训,注重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以项目为单位,在初高中一体化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社团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实施了“1+1+N”导师制,时时辅导,处处跟进,目前学校成为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随后,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万东升教授给大家作《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基于学习科学最新研究进展》讲座。万教授从学习科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行为主义、第一代认知主义到目前最新的第二代认知主义的发展变化,并着重介绍了具身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大家对于目前课程改革为何开展任务驱动、问题解决、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实践情境等有了更精准的认识。
工作室成员前往苏州中学参观学习,苏州中学学生处副主任浦香给成员们介绍了苏州中学的文化与课程建设。苏州中学围绕着“一山两池三重门”建设学校文化,结合府学文化和现代课程改革理念,把府学环境和办学理念有机结合,再引进大学先修课程,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贯通式培养体系。学校以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前瞻性项目“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书院制课程体系和“四季”德育课程体系。大家还参观了“江苏省数理拔尖学生培养课程基地”“清华梦工场—STEAM课程基地”“ 道梦空间——生态化心理教育省级课程基地”,深刻感受到苏州中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名校魅力。之后,成员们前往苏州教育博物馆和文庙进行参观,感受苏州这座历史古城的厚重教育文化底蕴。
成员们参观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内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宜兴陶瓷作品,包括紫砂壶、均瓷、青瓷等,反映了宜兴陶瓷的发展历程和技艺传承。匠人对艺术品“美”的极致追求与传承,也是教育者们对待教育事业应有的态度与追求。随后,高级陶瓷工艺大师史志洪给成员们讲解了紫砂文化,校长们受益匪浅。
工作室来到宜兴市第二中学,邓勤校长作《课程基地建设》讲座。她从“介绍课程基地”“申报与评审”“建设与指导”“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讲述,结合自身作为课程基地建设者和课程基地申报评委的经历,分享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让在座各位校长们受益匪浅。随后,徐俊峰、张珩和姚宁三位校长分别进行读书分享,他们指出,校长需要静下心来读书,发掘书中的文化,培养自身的教育管理领导力,才能真正打造出人文校园,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次活动工作室走出常州,邀请专家讲座,到访部分成员所在学校,了解当地教育文化,成员们纷纷表示,加深了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解,提高了对校长领导力的认知,明确了如何努力成为教育家的方向。工作室将继续努力搭建更高的平台,拓宽视野,促进学校文化化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