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莘莘学子>>品格提升>>心理指导中心>>文章内容
【百年风华 大成奋进】《家长心课》第十三期 孩子心理及行为问题背后的内在需求解读
发布时间:2024-06-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昭君

亲子之间常常出现这样的一类矛盾: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包括日常的言行及学习习惯,爱好、人际交往等自主活动,也包括异常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不理解。

在对待日常行为上,有的家长运用教育智慧,在共情孩子的同时恩威并施,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善加引导,消减亲子关系失控的风险;有的家长心理和嘴上都不理解,时常会指出并批评孩子的行为,但没有完全杜绝或扼杀孩子的相关活动,亲子矛盾崩紧在一条临界线上;有的家长在心理不理解、嘴上批评孩子的同时,行动上也非常强硬,比如不让孩子出门、没收孩子手机,甚至丢掉孩子的东西等,相应地亲子之间的冲突最为严重,常常剑拔弩张。当然也有家庭无限包容孩子的行为,进而诱使孩子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加节制的现象。

那对于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有的家长坚守红线、理性对待,守住行为规范、严遵医嘱呵护孩子身心健康,为孩子恢复健康保驾护航;有的家长心理和嘴上都保持“部分理解”,时而严管、时而松管,时而遵医嘱、时而不遵医嘱,事实上拖延了孩子恢复健康的周期;还有家庭是全然不理解的态度,在孩子本身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家长这种心理和行为上的不理解常会激发严重的冲突和后果;也有的家长采取一退再退或视而不见,听凭孩子心意的态度,孩子想怎么样怎么样,导致孩子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科学对待。

其中,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是家长们都最不愿看到、最想极力避免的,但家长要知道:“躺”是不可能赢的,成长的过程都会经历阵痛。一方面,既不会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

孩子的每个异常行为和异常心理背后都存在着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空洞。内心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需求,是孩子们普遍会存在的、类似于呼吸、吃饭的需求,是生存必需品,也是最最基本的,一旦缺失,异常问题会理所应当地爆发出来;一类是个性化需求,是特异的,根据孩子的性格、成长环境等各不相同,需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用智慧去分析和判断。通常,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与某些基本需求的缺失绑定在一起。



孩子的三大心理基本需求


孩子的基本需求之一:被爱。

“我爱我自己,有人爱我,我值得被爱。”



真正的爱,不是家长放在口头上的“宝贝”,而是融在亲缘关系中的强联结,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家长都站在孩子身边,不抛弃、不攻击的爱,表现在态度上,就是认同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维护孩子的合理权益。

家长常见误区:

误区1——家长高兴时就对孩子放大宽容,不高兴时百般挑剔。这种家庭规则的飘忽不定,父母态度的左右摇摆,会吞噬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误区2——家长为孩子提供“自以为是”“自我感动”的爱。打个比方,就像孩子想吃苹果,家长却跟孩子梨,甚至给10个、100个梨,孩子不吃,家长会感到委屈,认为给孩子这么多好东西孩子不领情,但事实上孩子根本不喜欢吃梨,甚至是对梨过敏。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我辛苦挣钱,每一分都花在你身上,你还说什么我们不爱你。”而孩子,可能需要的是支持,是鼓励,是陪伴,而不是单纯的金钱。

如果孩子“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很可能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言行来吸引家长的关注,甚至是出格或异常的方式,同时,缺少“被爱”的感受,孩子本身的情绪也会出现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情况。




孩子的基本需求之二:被看见。

“我在乎自己,有人在乎我,我被重视着。”



“被看见”指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在至亲的帮助下增强自我价值感。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持什么样的观点,都希望得到家长的承认,这是家长对于孩子作为一个“人”的肯定和价值的确认。

家长常见误区:

误区1——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的缺点,并忍不住做出评判。“你这么懒散,成绩怎么上得去?”家长认为我这么关心孩子、提醒孩子,不就是想让孩子进步吗,疑惑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家长的付出。但家长忽略了一点,健康的心理力量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而一味的批评和指责所催生的愧疚、愤怒、委屈、羞耻等情感,无一不是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反复鞭打着孩子的心的同时,也摧毁着孩子的自我价值。

误区2——包办孩子的困难,剥夺孩子成长机会。“你不用管了,我帮你办”的背后同样暗示着“你不行,你也行不了”。这样的“看见”也帮助不了孩子产生自我价值感。家长应该做的,更可能是站在孩子的背后,让孩子学会面对的同时,也给予孩子坚强可靠的后盾。

坚强、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不是被鞭打出来的,也不是被圈养出来的,批评本身并不解决问题,包办本身也并不能促进孩子成长,反而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问题,如果长期以往,孩子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认为自己无法获得家庭认可和肯定的思维,进而产生对家庭的失望,甚至与家长作对。





孩子的基本需求之三:被尊重。

“我尊重自己,有人尊重我,我有尊严。”



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心理上渴望独立,这使得孩子格外重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自主性,格外在意自尊心。

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与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没得到满足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逐渐长大,没有开始适当放权给孩子本人,孩子就会感知到自己没有得到作为一个逐渐独立的人的应得的尊重,他们就会主动为自己博取权利,如亲子争执中出现的“我的事情你们少管”的话语就暗示着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孩子的本意并不是想要伤害父母,而是为了维护自己,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有时,家长会说“这孩子小时候可听话了,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了这么难管”,这正是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而家长还停在原地,用旧的看待幼儿的眼光看待青少年的缘故。

家长常见误区:

误区1——高压政策。以电子产品使用为例,00后的孩子作为“Z世代”,网络已经成为时代的一部分,基于网络,人可以满足种种需求,电子产品已经不仅仅是接打电话这么简单,它与人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等都紧紧捆绑在一起,其中加载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其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甚至高于身份证。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往往也最是家长的“眼中钉”,一些家长会直接采取没收孩子电子产品的行为或者直接发表威胁孩子要没收其电子产品的言论,进而激化亲子冲突。扪心自问,我们家长能做到自己不依赖电子产品吗?那么,家长有没有尊重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自主权,要引导也应该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引导(如家庭一起协商制定手机公约并遵守约定),而非强硬手段。

误区2——你永远是我的孩子,就得听我的。持有这样观念的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始终把自己放在高权力地位上“俯视”孩子,不管孩子是未成年还是成年后可能自始至终都无法与家长“平起平坐”。这种理念下的家长,其行为无论是以强硬还是相对柔和的方式表达,其本质都是家长对孩子的绝对管辖权,很可能在心理上把孩子越推越远。




孩子心理及行为问题背后的内在需求,家长是否有忽视?不是家长自己觉得,而是孩子觉得,自己“被爱”“被看见”“被尊重”了吗?

愿家校携手,共同护航学生成长,常州市第二中学心理指导中心始终与您在一起。






【心理支持途径】


一、校内心理支持途径

常州市第二中学心理指导中心

“心语轩”面询预约:行政楼205室

辅导预约方式1:205室门口心理预约表自助预约时间

辅导预约方式2:到205室与心理老师当面预约时间

辅导预约方式3:经由班主任与心理老师预约时间

备注:最好提前一天预约;如在预约时间迟到15分钟未到则视为放弃;若预约大课间或午休等时段,同学需请好假。

心理邮箱

czezlistener@{域名已经过期}

心理热线

0519-86681860


二、校外心理支持途径

(一)心理咨询援助

1.常州市“常老师”心理热线:

(1)电话咨询:0519-96111(24小时) 

(2)免预约现场心理咨询:周一至周五8:30—11:30,14:00—17:00(青少年活动中心1号楼110室)

(3)预约面对面心理咨询:拨打“0519-96111”电话预约固定心理咨询师,可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全天。

2.钟楼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8661006(每天9:00-11:30,13:30-17:00)

3.天宁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8907288(每天8:30-17:00)

4.金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2691500(工作日8:30-11:30,13:30-16:30)

5.武进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6323561(周一至周六 8:30-11:30,13:30-16:30)

6.新北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

0519-89880234(每天8:30-22:00)

7.江苏·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

025-12355(24小时)

8.南京陶老师工作站心理服务热线:

025-96111(24小时)

9.“青听益站全国12355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

可预约电话、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


(二)心理危机干预

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5-83712977(24小时);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519-68016801(24小时)

常州市904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危机干预热线:

0519-83064423(周一至周六工作时间)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危机干预热线:

0519-6887097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常州市中医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89896916

(周一周二工作时间,周三四五上午工作时间)

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1361610138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88581163;0519-88581375

(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常州市儿童医院危机干预热线:

0519-69808699(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如有需要,上述所涉医院均可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预约挂号。

来源:部分来源于驭心工作坊(ID:gh_808b12d1698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