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学生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即将到来前,不少家长感叹道:我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帮到孩子呢?心理指导中心就来为各位家长支几招!
一、做后勤保障,打消“后顾之忧”
保障衣食住行。 当孩子全身心备考时,衣食住行更需要父母来操心了。在孩子备考期间,家长不应成为孩子复习的唠叨者,这段时期亲子间的沟通可以尽量选择轻松的主题,例如考完试后想做什么、假期想见什么朋友等,目的在于传达积极的情绪和信心,让孩子保持轻松的心态来迎接考试。
打造舒心环境。 家长应做孩子考试的助手。在家里,家长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手机、电视音量,同时,家长也可以做一些营养均衡的、孩子喜欢的伙食,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
营造安心氛围。 备考期间孩子比较紧张,而家长跟孩子的交流有时会传递焦虑,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因此在备考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频繁地向孩子了解复习进度、学习情况等,孩子本就焦虑,被频繁询问很可能会不胜其烦。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不妨这样和孩子说:“复习得真用心,辛苦了,别累着。”这样的鼓励既肯定了孩子的付出,又没有刻意强调结果,不会让孩子产生负担。
坚持劳逸结合。 越是在学习任务重的时候,越应当有意识地留给孩子放松的空间。建议家长首先要保证孩子平常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其次周末的时候,如果孩子觉得一周学习很累,可以适当在家看看电影、纪录片,或带孩子外出走走,爬山或逛公园都可以。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又可观察外面的世界,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
二、做好拉拉队,输送积极能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力量都源于爸爸妈妈的言语。但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孩子成绩的下滑、不稳定,很多父母都会去否定孩子、批评孩子,在考前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孩子的心境稳定对于复习来说至关重要,有些孩子考前焦虑较重,总是担心自己发挥不好,很可能是因为钻进了消极自我暗示的怪圈。“我不行、我害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可能又要考砸了……” 孩子越这么想,往往就会越紧张、越焦虑,反而容易导致发挥失常。
积极肯定缓解焦虑。 家长要多对孩子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语,帮助孩子把消极暗示转换为积极暗示,增强自信。父母可以多观察孩子,多将孩子的今天与孩子的昨天去做比较,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进步点、闪光点,多对孩子说一些积极正面的话,比如“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你很厉害的,不要轻易放弃”,“你能行、你的状态很好、有点紧张很正常、你按正常水平发挥就好……”鼓励孩子相信自己,以最好的姿态来迎接考试。此外,家长可以适当降低考试预期和目标,这有益于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告诉孩子无论结果怎么样,只要尽心尽力就好,爸爸妈妈会一直支持你。
多多鼓励激发自信。 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来源于成就感。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有所进步时,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大大地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哪怕只有一点提高,家长都要抓住时机及时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每一次的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肯定,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言语安抚不惧失眠。 考前失眠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失眠本身的影响有限,但孩子总是忧心忡忡,“不想让自己失眠”的心理反而会加重焦虑。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放轻松,不要太把失眠当回事。可以试着这么跟孩子说:“你现在处于考前亢奋的状态,一天睡不着觉没关系,对考试影响不大的,你放轻松就好。”
三、调整自己心态,做备考助手
协助复习共进退。 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孩子说,有时候复习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薄弱点,一起商量提升的方式方法。针对孩子每天完成的计划,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如果孩子没有完成既定计划,家长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反思总结:“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天我可以怎么提升来避免今天的失误?”,以此来帮助孩子在复习中高效提升自我。
提前模拟不慌张。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模拟考场环境,让孩子提前适应考场环境并稳定心态。同时,家长可以提醒或是帮助孩子提前准备好考试需要用到的文具,到考试当天就不会慌乱。
调整期望看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考试成绩更是如此。但在考试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来调整期望值。可以主动向班主任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了解孩子在班级和学校大概处于哪一个空间;而后对孩子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对孩子这个时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潜力都应该有一个理性判断。综合两方面情况,调整好对孩子本次期末考试的期望值。
希望家长们要充分发挥好陪伴的作用,因为陪伴是引导、是守护。考生们也只管尽最大努力去做、无愧于心,感谢自己的努力、肯定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