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坚定其教育理想与信念,2023年9月17日上午10点,常州市第二中学组织党员教师参与主题党日活动:集体观看电影《觅渡》。《觅渡》主要展现了“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革命历程与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该片与我校有深厚的渊源:常州市第二中学是电影《觅渡》的取景点之一(片中的常州府中学堂),《觅渡》也在我校迎来全片封镜!
电影观后感
丁天心
从年少时所读的文章《秋白之死》、所看的电视剧《秋之白华》,再到今日所观的电影《觅渡》,我对瞿秋白的革命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秋白之死》中,瞿秋白临刑前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不能屈膝跪着死,要坐着;二是不能打其头;这让我认识到瞿秋白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不屈气节!《秋之白华》则让我看到了在动乱年代中,瞿秋白与杨之华在坚贞感情的基础上,为中国革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步伐。
今日所观电影《觅渡》,弥补了我年少时对瞿秋白浅显的认知,让我从整个中国革命的宏观视角中去洞悉瞿秋白的一生。作为常州人,作为二中人,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电影中的历史事件(中山舰事件、八七会议等)、拍摄场景(如常州府中学堂、觅渡桥等)尤其熟悉。让我从“常州三杰的情谊”、“瞿秋白与鲁迅的知己之缘”、“宋希濂对瞿秋白复杂的态度变化”等情节中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螺旋性、曲折性、光明性和伟大性!
电影中宋希濂说辩不过(瞿)先生的口才,而瞿秋白回应到:并非口才,是信念。梁衡先生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中也提到:“他(瞿秋白)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二中与《觅渡》的缘分颇深,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一段历史!
觅往昔故路,渡今朝新河
赵黎丽
“觅渡,觅渡,渡何处”,“觅渡”恰是瞿秋白毕生追求理想社会和自由人生的历史注脚。瞿秋白的一生都在“觅渡”,他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读书人到革命者,他是那个觉醒年代具有典型意义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影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以瞿秋白为主线,从凡人到英雄的“裂变”节点,展示了瞿秋白从“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到“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短短三十余年的心路旅程,为我们描述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三杰”激情洋溢的少年往事、义勇前行的革命旅程,以及他们彼此间亲密忠诚的革命友谊。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体现了“常州三杰”超于凡人的人格魅力,使每位观众深受感动。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将赓续“三杰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