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中的情缘始于1992年。那一年,我从24中毕业,由于我的户口还在四川,所以一直是以借读生的身份在常州上学。当年的政策是借读生不能填报重点中学和中专院校,所以我只能在普高和技校中选择自己的志愿。初中班主任对我说,二中是所有普高里最好的学校,你进二中,也相当于一只脚跨入了大学。于是,我的志愿表上只填了“常州市第二中学”这个志愿。为了我的大学梦,我一定要进这所学校。然后,我凭借高出省中分数线十多分的高分来到了二中,成为二中有史以来分数最高的一名新生。
恩 师 篇
在二中的三年,我遇到了人生中值得我用一辈子来铭记的老师们。喻进校长当年还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生物老师,常年一条浅蓝色牛仔裤,帅气逼人;黄安老师是个大美女,每天都换着不同的衣服,配上那黑色松糕鞋,永远走在时尚前列;蒋峰艳老师一头直直的披肩黑发让我总是想知道她用了什么洗发水;陆建平老师是一位刚刚毕业来到二中的新教师,又高又帅。身为文科生,虽然数学一直让我头疼,但是,陆老师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彻底征服了我,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学写字,现在想想,当年的数学课,练字的时间应该大于吸收知识,真的有点对不起数学老师啊……
我的班主任卢建吾老师,和蔼可亲,他的字圆润流畅没有棱角,我也曾一度模仿过老师的字,三年高中我一直是他的语文课代表。高三时,卢老师帮助我们家把户口都迁到了常州,所以,我才有了保送进入苏州大学的资格,没有回到四川参加高考。这份恩情,我们一家都永记在心。
进入高中前,我从不知道历史想考出高分是那么难,我天真的以为只要背书就可以做到,是郑瑜老师教会了我怎么学习历史,也是他的教学方式促使我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走得非常顺利。我对历史的兴趣高涨到自己都难以相信,每天中午,我都会去办公室找郑老师,跟他探讨历史问题。几乎每一个中午,我都“残忍”地把郑老师从一堆正在围观围棋的年轻老师中叫出来,当时年少不懂事,现在想想,我真是耽搁了郑老师多少个下围棋的机会啊……可是,当时的我,完全沉浸在与敬佩的老师谈论历史的氛围里,根本未顾及到其他,而他也从没有表现出一点点不耐烦。于是,在我年少青春的岁月里,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他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遇到郑老师,我何其幸运!
吴蕾老师是高二开始教我们政治的,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非常喜欢穿各种牛仔面料的衣服和裤子,每次听她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小小的身体里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清晰流利的语言表达,睿智理性的思维分析深深折服了我们一群人。政治课,完全是一种享受。我记得有一次,吴老师换了发型,剪了短发,进入教室的一刹那,同学们都欢呼起来,吴老师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那一下,山河失色……就这样定格在我的心里!
郑老师和吴老师都是苏州大学毕业的,正因如此,我在选择保送南师大还是苏州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苏大,因为,我想和他们成为校友,还想和他们成为同事……
同 事 篇
1999年,我从苏大毕业,母校的一通电话,让我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二中,和那些我曾敬佩热爱的人成为了同事……
如今在二中工作已经24年,二中就像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我们每天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石祗英老师是语文组的前辈,我有幸跟石老师在一个办公室一年。那一年,石老师用他丰富的学识,谦逊的为人,深刻的思想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有一次,我请教他一个文言上的问题,石老师没有马上回答我,让我等他一个晚上,第二天,他拿着一张写得满满的纸,来找我一起探讨我的那个问题。身为年轻教师,我内心十分感动。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问题,会让石老师那么重视,他没有用他的经验随意回答我,也没有随口敷衍我,而是认真地翻阅资料,做好笔记,然后再来跟我探讨。那一年,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石老师带给我的养分,让自己快速成长,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像他那样,谦逊又无私的前辈。
我的教师生涯中,有16年在担任班主任,在这个岗位上,真正走向成熟要感谢一个人——何娟芳老师。2005年9月,我带理化1班,何老师是理化2班的班主任,同时也兼任我们班级的英语老师。那一年高三,我从何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时候需要春风化雨,什么时候需要雷霆手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信任自己,让他们一门心思向前跑,而我们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从2006年3月到6月,我跟何老师每天晚上主动留下来陪伴学生,直到22:30放学。这一百多天的付出,最终换来二中有史以来第一个二本达线率超过90%的成绩,也算是圆满了。这一路,感谢有何老师的陪伴和指导,她是一盏灯,让黑夜里的我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心里的恐惧也因为有她在身边而觉得安心许多。
还有物理组的刘鹏老师,我跟他搭班也是在06届高三,当时刘老师是物理组的教研组长,学生们特别喜欢他的课堂,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课间总是有一群学生围着他讨论问题。刘老师每每脸上带着微笑,和蔼可亲地回答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他因为学生而发火生气,学识与涵养真心让我佩服。有一次班级月考成绩不理想,分析会上做了检讨挨了批评,顿感压力巨大,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会后,刘老师在楼梯上看到我,对我说:“丫头,别急,慢慢来!”也许刘老师并不知道他当年那句话给我带来了多大的温暖与力量,我就像迷失在海上的孤舟,因为这句话找到了同伴。他的这句话让我记到了如今。
2011年我参加常州市的青年教师语文基本功大赛,当时的语文教研组长邱晔老师对我说:“你要争气啊,二中就剩你一个独苗了!”带着老组长的期许,顿感压力。进入到大市决赛时,我一个人在溧阳,当时没有智能手机,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那天晚上我就跟邱老师通了很久的电话,探讨着第二天比赛的课题。那一晚,邱老师温柔的语调、耐心的分析让我此刻想起来都倍感亲切!她就是我坚强的后盾,让我可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从学生到教师,二中与我的情缘一直在继续,二中的老师,始终秉承着“学高身正”的风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我是受益者,也是传承者,在这条路上,一路向前……
供稿:党政办公室
文:朱丽锋
审核: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