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梦寐以求回到的地方。2014年,我从勤业中学考入常州二中,仅比录取线高2分;2017年,我从常州二中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比一本线高35分;2023年,我以教师的身份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这种感觉是奇妙的,和以前的恩师成为了同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种感觉是美好的,在二中校园里无数次回想起18岁的青春,也在二中学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我们。这种感觉也是有压力的,我希望历史学科不会成为学生考上理想大学的绊脚石,更希望每一位学生喜欢我的历史课,喜欢历史。
导吾以狭路,示吾以通途。我在二中求学的三年里,遇到了一位又一位恩师,他们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在心中埋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梦想种子。还记得班主任朱丽锋老师的谆谆教诲:“努力去做,只能及格;用心去做,才能出色”,我至今仍铭记于心,并传承给了自己的学生;还记得季明银老师时不时蹦出的“梗”,让饱受数学摧残的我们收获了短暂的快乐;还记得在摘抄本中将take sth. To heart故意写为“耿耿余淮”时,被徐萍波老师识出的“小尴尬”,徐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松弛有度,对我影响颇深;也记得“西横街歌后”张珩老师灵动的思政课,让政治成为了我从高中到研究生阶段绝对的优势学科。而傅宝留老师,我和他是二中师生、是南师历史系的师兄弟、又是历史组的同事,傅老师是我历史教育之路的领路人。
从左至右分别是:周伽音:【思想政治教育(师范),2021届毕业生】、岳天宇:【历史学(师范),2021届毕业生】、王天云:【学科教学(语文),2018届毕业生】、本人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遇到志同道合的二中人是缘分,是幸运。如上图所示,这是二中学子在南师的团聚,更是二中精神在南师的延续,选择师范是我们共同的志向,教书育人是我们一致的期望,从二中到南师,我们走过相同的道路。二中学子毕业后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努力,有的正在攻读研究生(殷悦直博中科院、孙惟于浙大、刘煜皎于鲁汶大学、钱丹骅于香港大学、沈静于河海大学),有的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价值(赵银等成为警察,查振豪、邬从兰等成为中学教师),有的可能初入大学校园,正在享受青春亦或感到迷茫……
缘起诚肃初心定,犹记百年人文情。
六载笃学已渡岸,育人之路仍漫漫。
他朝桃李春风溢,再忆府学与君听!
百年华诞之际,祝母校生日快乐,愿母校愈加辉煌!
文:丁天心
审核: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