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品南,现任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2008年至2013年担任常州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委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督学、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曾获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常州市中小学首批特级校长等荣誉。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教育之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这意味着,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关系远非流水线上工人与零件的关系,而是有灵魂的、成熟的大生命,对另一个有灵魂的、不断成长的青涩的小生命。而这种生命的成长,既要有其规定的方向性,又要保留其独特的自由性。没有什么能比目睹一群生命的共同成长更能令人欢欣雀跃。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归旨于使每一个生命寻找到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
传承:“寻找府学的记忆”——为常州二中找回文物
2008年3月,我从五中调任了二中校长。二中身址为兴建于唐朝的常州府学,历经唐宋元明清1250多年,素有“千年府学,五朝文庙”之誉,曾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因此,二中可以说是常州重要的文脉所在,是常州儒学文化的渊源之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二中办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使命。历任二中校长都非常注重做好此项工作,而且也得到了市教育局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二中校园建筑保留着鲜明的传统特色,尤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三栋建筑为代表,古朴大方,儒风蔚然。走进二中,就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为更好地传承这种校园文化特色,教育局每年都给学校一笔专项经费,用于添置与府学文化相关的老物件,如石碑、石鼓、牌坊、匾额等。现在再看看当年买回的这些东西都已是古董,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2010年,我和行政班子几人一行两次赴徐州寻找相关物品,找回了两件与府学有联系的宝物,其中一件是块木匾。当时这块匾被店主随意放在地上,上面落着厚厚的一层灰尘,匾上隐约可见几个大字和落款小字。于是,我们擦去匾上的灰尘,发现小字里有“赵翼”两字,我们马上兴奋起来了。因为赵翼是常州人,而且是从府学考出的进士,后来还中了探花。诗史名家赵翼与二中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是常州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这块匾上有“辟雍升俊”四个大字,是乾隆皇帝亲题赏赐给赵翼的。“辟雍”是国子监主体建筑和讲坛,是圣贤和皇帝讲学的地方。“升俊”指人才辈出或涌现。“辟雍升俊”四字是指国子监培养出的栋梁之材,这是一种极大的褒奖。按照当下的说法,是因为赵翼工作业绩突出,连续几年受到嘉奖,于是乾隆皇帝赐了这块牌匾。店主因为不知道我们学校与赵翼的关系,后来很快以不到3万元的价格谈妥,可我们却如获至宝。
第二件宝物是在另一次找文物过程中,在同一个地方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堆石件,店主说这是一组石牌坊,八件套,开价20万。于是,我们开始查看,发现牌坊正中有“寒柏凌霜”四个大字,落款处有“钱维城题”的字样,我们一下子激动起来。因为钱维城也是常州府学的名人,是常州出的状元。询问店主这个八件套牌坊的具体来历,他说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早期从农村收集来的。后来我们判断,这应该是钱维城为某一个有声望的人去世所题的。“寒柏凌霜”是赞扬逝者品德高尚之意。几经谈价,最后我们以18万的价格成交。现在这两件宝物都成了二中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景点。木匾挂在学校府学文化“省课程基地”的正中间。石牌坊立于校门之内,学生一进校门就能受到府学先贤的熏陶。
作为校长,始终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结合二中这个特殊历史轨迹,尽力挖掘各种优秀的历史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立德树人的使命融于这些有形无形的环境场景之中,其价值不可谓不大,我因此倍感自豪!
供稿:党政办公室
审核: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