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莘莘学子>>品格提升>>心理指导中心>>文章内容
【百年风华 大成奋进】“智慧家长”:考前心理分析与心态调整合辑来了!
发布时间:2023-05-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昭君

临近中高考,家长会感觉孩子程度不同的焦虑,有些家庭氛围如临大敌,家长情绪随着孩子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甚至表现更明显一些;有些孩子面临考试学不进去,能感觉到明显的疲劳、焦虑、无信心。这些表现年年如此,只是换了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家长而已。

民间有一种说法:考试8分是成绩,2分是“运气”,这里的“运气”是指考前孩子的情绪状态。

曾经有心理学家对高考状元做过访谈,认为:在影响高考成绩的因素中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

首先,各位家长要具有的认知是,焦虑是面对中高考的正常情绪反应。中等程度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紧迫感,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脑的潜力,让大脑高效运行,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对考试成绩是有好处的。

出现焦虑情绪的理智对待方法:

A.保持平静心态,对焦虑有正确的认知;

B.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但是一定要学会科学的方法,有些家长不得当容易把消极暗示带给孩子;

C.考前作好知识准备,增加确定性,目标理性化(忌功利化)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程度;

D.考前多做放松训练,有效缓解焦虑。

其次,要避免一些影响孩子发挥的心理现象发生,这里主要是指“舌尖”现象与“心理饱和现象”。这两种现象发生原因中有一条是共性,就是考前出现用脑疲劳。

考试中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可是怎么也写不出来, 其实质是一种短暂的记忆性受阻,被称为“舌尖现象”,意思是指回忆的内容已经到了舌尖。

预防舌尖现象的方法是:

A.考前重视将知识形成框架体系,考试时由于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利于知识的有效提取,可以避免舌尖现象的发生;

B.考前淡化目标,减少目标压力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C.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

考试中若出现“舌尖”现象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解决记忆暂时性受阻,也可采用放松技术让情绪平稳下来。

由于不断地重复同一个要求或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做一项任务,致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是“心理饱和”现象。

防止心理饱和现象的方式就是科学用脑,如果出现了心理饱和,请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让大脑在考前通过放松得到充分的休息。

最后,考前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用脑、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学会考前使用正确的放松方式,让孩子以最好的状态发挥出他们的真正实力,走入理想的学校。

科学用脑的要点就是考前让大脑放松,不疲劳。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孩子通过三种放松方式实现科学用脑。

左右脑交替放松法:因为高考的各个学科学习基本都是左脑的功能,因此考前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激发右脑的功能,让左脑放松。

大脑不同部位交替放松法:文理科交替学习,每学科学习不要超过2小时,以1.5小时最佳,维持大脑的最优状态。

脑体交替放松法:通过运动、散步让身体放松,从而带动脑的放松。最近的研究表明,“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够有效增强大脑功能,从而变得更聪明。”所以学习累了,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快跑30米到50米,可以增强大脑的功能。

最后,别忘记在考前十天左右让孩子进行生物钟的微调,通过适应性训练让每天的九点至十一点三十,下午的三点到五点,大脑处于一个兴奋状态,每天的睡眠时间也根据考试与考试时间的作息进行一个微调,建议晚上十点到十一点之间睡觉,早上六点起床,中午午睡半小时。

各位家长,考前不要与孩子过多谈论考试与未来,更不要给孩子压力,“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下”孩子会患得患失,容易出现“克拉克现象”或“瓦伦达心态”,在重大考试面前出现失误。

科学助力、不蛮干是家长们的理智,平和心态、做孩子的主心骨是家长们的责任!祝各位家长和您的孩子一切顺利!圆梦理想学校!

 

来源 | 驭心工作坊(IDgh_808b12d1698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