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学生们的社会服务经历,常州市第二中学团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寒暑假期的“微公益”品牌活动帮助学生锻炼和成长,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由学生策划、组织、联系服务项目,形成具体方案,同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形成以点及面的效果,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形成常态化活动。让“有专长、乐服务”的志愿者们在专业发展、社团建设、文化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专长,让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书写青春篇章。
接连多日的高温天气笼罩龙城,挥之不去。烈日之下,城市各公共事业单位也存在人手不足,高温下工作困难的情况,针对这类问题,二中学子积极踊跃参与,自发组织联系交通部门、中医院、三杰纪念馆等多地,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2022年8月11日,二中学生在飞龙路晋陵路,配合岗亭交警,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同学们经交警交通知识培训后,分配到各岗位开展工作,检查行人闯红灯、电瓶车逆行不戴头盔、汽车行快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等问题。正值早高峰,高温天气下工作开展困难,同学们排除万难,在此文明城市重点交通路口纠正交通问题,磨练自身意志,共建文明龙城。
2022年8月16日、17日,二中学生前往常州中医医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中医院人流量大,许多中老年人存在自助挂号难、取报告单难等问题,需工作人员指引,同学们分配到门诊楼与急诊楼各楼层协助引路、挂号、取单、缴费等,并且在一些科室、药房协助医生开展工作。经此,同学们在帮助患者的同时,还增长了才学,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
此外,三杰博物馆、福利院、敬老院、市图书馆等龙城各地,皆涌现出大批二中学子,在烈日高温之下,他们走出空调凉风的舒适区,奉献一片爱心,贡献一份力量,共建文明和谐龙城。
学生感悟
烈日当空,车流滚滚。就是这样一个早高峰,我披上了红马甲站在十字路口中央。站岗了两小时后,我汗流浃背。望着仍在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们我不禁佩服起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不仅要在烈日下暴晒,还要时刻注意着路边的情况。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一位交警俯下身子耐心为一位老奶奶指路,为民服务的精神使他的背影发着光。在站岗的途中我看到了三个逆行以及一个横穿马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希望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高二6班 汪紫菡)
如果要谈到是什么驱使我经常做义工,那便是感同身受了。我走在医院大厅,看到一些老年人不知所措地看着电子挂号机,手忙脚乱地按着屏幕上的按钮,急得满头大汗,可半天都取不出一张票。他们灰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光。这场景使我不禁想到外婆,她不识字,完全无法应对医院的电子设备,每次挂号时都会无助地求助我。我的心中不禁涌上酸楚之感,急忙上前帮助。回家后我立即报名了医院的志愿者,并熟悉相关操作,想帮助更多的人。
仅仅只是一个上午,我就站得腰酸背痛,但是想到帮助了那么多人,看到他们淳朴的笑脸,听到他们的连声道谢,我的心中就好似晴空万里、一扫阴霾。一根木柴的火光无法影响世界的黑暗,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么一个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丰盈内心的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高二8班 吴璎滟)
疾病不知人情冷暖,它会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直击一个人最根本的权利—生命权,正当年幼的,颤巍着的,正值壮年的,都来到这里,体验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生与死的距离。
心电图,谛听着生命的律动。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赋予了这冰冷的机器以无限的意义,关于这生命问题的答案就蕴藏其中。有幸的是,我也能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其中,仅仅半天,便给我以无限光芒。
(高二11班 周羽嘉)
一进中医院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不是医患,不是白衣天使,而是亮眼的红马甲,看来今天和我一同志愿服务的“小红”很多嘛!
我们的工作岗位是三楼的自助付款、报告单打印机区域,主要负责帮助病患顺利使用自助机完成付款、打印报告单等操作。守在自助机旁的我们,看到有爷爷奶奶不会用,便立马上前帮忙指导;在此期间,也经常会有询问科室位置的病患,我们从最开始在手机上翻找,到最后熟练地脱口而出并带他们前往。三小时的服务,我们都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因为我们的帮助对别人是有意义的。
每每看到人们的笑容、听到一句感谢,我的心里总暖暖的,或许这就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高一8班 王鑫)
今日我们来到了常州市中医院进行志愿者活动,身着红色马甲,便也有了责任。在心电图室,我们将报告单分门别类,指引人们走向病床,分发报告单,帮助他们签到。即使累,却值得。我清晰地记得有一位叔叔感谢我们说“上天一定会保佑你们这群善良的人,必有好运降临。”对此我深受感触,我更加迫切地希望我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竭尽自己的荧光之火,在黑暗中汇聚成炬火,这便也是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高一12班 于妍妍)
在张太雷纪念馆的志愿者经历,除了因社会参与度的提升带来的快乐,我还深入了解了一代英杰的成长。张太雷毕业于省常中,在北京大学和北洋大学求学期间接触参加马列主义文化小组,创办《来报》,作为骨干参加天津爱国运动。青年时期的他作为翻译,是国际与中共的沟通桥梁。在29岁时,他作为广州起义的领袖不幸中了敌军埋伏壮烈牺牲。以张太雷为代表的一代英杰躬耕创建了新中国,而我在新时代的滚滚波涛中见证了中国的繁荣昌盛,他们引领着我奔赴远方,为人民,为中国。
(高三3班 王苏越)
在小区旧房改造活动中,我利用空闲时间,帮助楼道内的工作人员清理建筑垃圾,在炎炎夏日为他们提供饮品,并且在他们撤离后主动清理积灰的角落。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为大家做事使我感到荣幸,在这个夏天里在家中闲着只会使人变得懒惰,而主动为了社区贡献才是最有意义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社会工作者的劳动不易,我会向他们学习。
(高一4班 孙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