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教师培训>>其他培训>>文章内容
【百年风华·府学优研】对话专家名师 开展学术交流——我校教师参加常州市第十五届教师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3-04-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龙威

2023年4月15日,我校9位教师前往教科院附中,参加了常州市第十五届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市教科院等多位知名教授、博士、研究员莅临指导。

图1.JPG  

本次沙龙聚焦“大单元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课后服务资源的建设”等教育热点话题,开展研讨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认真准备,与专家和同仁们深入交流。他们纷纷表示在本次活动中,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学习心得吧!

许宇坤

在最初选择沙龙的主题时,我最先看中的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因为在我的理解中,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可见地理学科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适宜展开跨学科教学活动。经过这次学术沙龙的交流,我对跨学科主题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正如李如密教授所言,课程综合化是目前大势所趋,但也是层层递进的过程。首先,注意课程中的关联,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进而,将课程进行融合,多学科参与,众人合作;最后,再融合成广域课程,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维、素养、解决问题的层面得到提升,这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所在。

 

郭昭君

今天各学科、各学段老师齐聚一堂,针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共同讨论,张长英副院长、教科院张勇卫老师、章湉博士给予老师们指导。在思维的碰撞中,大家畅所欲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学校、教师更新观念,需要我们长视于学生发展而非短视于眼前成绩。教师在沟通的时候要平稳情绪理性对话,做坚定而温柔的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长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积极环境,并带给学生积极教育。在“双减”政策、《家庭教育法》的引领下,各个老师可以从自身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积极教育,比如设置更多的学习体验活动,比如改变课堂提问模式,比如多样化学生体育锻炼方式等等,最终以点带面,形成教育合力。

 

徐东生

    有幸参加了常州市教科院主办的沙龙活动,主办方提供了众多的主题,我选择了“新时代推进师生阅读行动的实践路径”。与其说是学术探究,此次沙龙更像老师间的读书会,同仁们各抒己见,思维激烈碰撞。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自由发言环节中,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提到阅读的意义这个话题,大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周於老师提出这样的观点:阅读是为了独处,与自己对话,与名家对话。他指出当下社会,节奏太快,大家都在忙着赶路,过着集体生活,却忽略了与自己的对话,少了让自己静下来思考的时间。独处不单单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向上的能力,通过内化,让自己进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快节奏下的成年人正逐渐丧失独处的能力,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敲响了警钟。

 

吴梦麒

今天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钧燕博士的讲座。刘教授从创造力成分理论着手,向我们介绍了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以及措施。刘教授的话给予了我一些启发,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钱学森之问”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因材施教,要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容忍不确定性,尽量为他们减少束缚,促进他们自由发展。

 

龙威

今天很荣幸与南师大黄伟教授和各个学校的同仁面对面交流,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核心素养是什么?黄教授用驾驶汽车的案例形象的进行了比喻:不闯红灯是正确价值观,能在复杂的道路上正常行驶是必备品格,能开车是关键能力,做的对不对,做的好不好,能不能做,这就是核心素养。而大单元这种整合的理念与形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它给予教师一定的设计自由,而内部又自成一定的逻辑体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尝试单元教学,不断探索,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中。

陈家颖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常州市第十五届教师学术沙龙,在雷浩、戴慧两位专家的指导下,与各学校各学科的35位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针对素养指向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和实践策略进行研究学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建立“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型,形成素养本位的学习目标,解决好如何把课程目标转化成课堂学习目标,在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建立知识与素养的关联。有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应将促进学习的评价、有效教学和逆向教学设计等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开展素养本位的学习目标设计、促进学习的评价设计、评价引领的学习任务设计,真正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周佳怡

我参加的沙龙主题为“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资源的建设”。王传金院长在倾听各校一线教师的想法、困惑后表示,这个话题是有价值、有作为、有挑战、有空间、有希望的话题,并指出在参与学术沙龙的过程中大家要用学术思维,直面现实问题,并提出可行对策。针对“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问题,王院长从五个维度引导大家思考,包括定位属性,目标任务,主体职责,任务清单,以及资源供给。他指出,课后服务要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系统规划多元课程体系,整合校内校外资源,专人研究进行顶层设计,并且要建立评价管理等体系,课后服务课程的设计和规划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邹勇

杨九诠主编从“教研组”到“校本教研”、“教学责任人”到“课程主体”、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三个部分,将校本教研“落户”到校,强调如果没有教师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改进教学的效果。他还强调,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韩志祥院长深入浅出地讲解校本教研作为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构成校本教研整体,发挥系统的功能和动力。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其各个构成要素及各要素在系统中的角色与功能,以便兼顾、梳理、把握、协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使系统整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张欣

本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中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益。

 

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无本之木;失去教学的科研,是无源之水。希望广大青年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应积极找寻教学和科研的契合点,实现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