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莘莘学子>>品格提升>>心理指导中心>>文章内容
【百年风华 大成奋进】“智慧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逃避型人格?
发布时间:2023-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昭君

有家长问,儿子在班级活动中不出头,已经影响到和班级其他同学的关系,问怎么办?这个孩子是一个文科班的男生,文科班男生少,只有八名男生,学校组织学科比赛活动,需要八名男生和另外八名女生配合进行表演,班长就将所有男生都派上了角色。其实她的儿子是很有艺术素养的,会弹钢琴,文笔也很好。马上就要开始排练了,儿子班级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兴奋异常时,她儿子却说自己头疼不舒服,想在家里休息,不去上学,实际上就是想用另一种形式回避这次集体活动。她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各位家长,你们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吗?

刚刚我们谈到的这位男生的表现可称为逃避型人格,典型特征是遇到挫折或压力第一时间想要去逃避,行为退缩、心理自卑。具有逃避型人格特点的人持有的观点是:解决不了问题就逃避问题。有时候他们甚至首选逃避问题。

我们必须明晰地知道,大部分具有逃避型人格的孩子内心是痛苦的,经常独立疗伤,靠遗忘和回避来恢复内心的平静,但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都压抑在心底,这种平静只是表面的,如果一旦有外界诱因就可能爆发。

有逃避型人格特点的孩子不在少数,只是表现程度的差异。具有逃避型人格特点的孩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别:

1.大多害怕失败,害怕被批评指责。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之中,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

2.不敢挑战权威。在学校中的权威大多是指老师,所以他们从不敢提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因此他们常表现出对老师特别尊敬,这种尊敬的背后是对权威的敬而远之。

3.成绩好,但是害怕和同学交往。因为害怕被人嘲笑,他们会非常努力地学习,学习成绩一般都是不错的。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

4.具有犹豫不决的个性特点。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时,却已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家长往往忽略这些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为他们安分守已,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他们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孩子,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和过格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听课、做作业之外,很少去参加文体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能力不行,水平不够,怕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能力不足。

什么原因让孩子形成了逃避型人格?

孩子任何行为的形成都是很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发挥着作用。对于逃避型人格的孩子,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它的形成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最大。

首先,家庭教育中父母所采取的习惯性否定方式容易培养出逃避型人格的孩子。

一般说来,逃避型人格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自卑。自我认知不足,经常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子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尤其注重权威的评价。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是权威的代表,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否定性评价,或评价过低,这种权威的观点就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从而使孩子倾向于过低评价自己。

也有研究发现,越是性格较内向的人,越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性格内向人在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也习惯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这样越比较越没有底气,越比较越自卑。

其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于严厉也容易形成逃避型人格。曾经有一个男孩子,因为他的爸爸对他管的比较严,所以他很怕犯错,因为犯错就要被罚。后来,他做错事了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推诿责任,或者寻找借口逃避责任,久而久之,形成了逃避型人格。

逃避型人格的人为了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会尽力迎合他人、满足父母的期待,极力压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所以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听话,成绩也较好。逃避型人格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做一些事情证明自己也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承担不了后果,被别人责备。于是,逃避成了这类孩子所认为的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逃避隐含的意思是,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想去做;只要我不去做这件事,我就不会失败。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规律可循,任何一个心理现象的发生都有原因可究,黑格尔曾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不仅仅来源于你不懂孩子,而是因为你不懂你自己!

 

来源 | 驭心工作坊(IDgh_808b12d1698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