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莘莘学子>>品格提升>>心理指导中心>>文章内容
【百年风华 大成奋进】“智慧家长”:做情绪的主人,为孩子成长提供最佳的心理空间
发布时间:2023-0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昭君

不知道各位家长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自己情绪良好时会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考虑问题周全,处理关系得当,待人宽容大方,学习和工作效率都很高;而在自己情绪低落或心情郁闷时,就会莫名地感到思维混乱,明明有思路却经常中断或被阻碍,做起事情效率低,经常出错,无创造性,看到其他人有一种说不说出来的烦躁与无耐心,甚至感觉生活一团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做事的效率,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阻碍人正在进行的学习或工作行为,降低效率。

研究还发现,恰当的情绪状态是有助于人的学习与工作效率的,从这点意义上来讲,家长最大的启示就是让你孩子的情绪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最好能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因为,适度的情绪兴奋度会使孩子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能促进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家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家长发脾气的最大功效就是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了,但实质上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孩子表面上不反抗,不等于内心不对抗。

自己不良的情绪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我们可能用很长时间都很难弥补产生的后果。那么如何避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正确了解不良情绪的类别和作用。

我相信,家长们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如果知道一些事情对孩子不利,家长就会有无限的动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从科学上来讲,不良情绪主要是指两种:一是过度的情绪反应,二是持久的消极情绪。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超出平时的程度,也可能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例如出现激动不已、狂喜、暴怒、非常伤心等。这种状态大多是家长们遇到孩子出现让自己非常不满意的事件造成的。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很长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这种低沉的状态中,甚至达一个月或数月不能自拔。

当然这种不良的情绪首先会影响到各位家长的身心健康,更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影响。

明晰这样一个事实与原理非常重要,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暴怒会解决问题,事实上除了发怒者本身进行了宣泄之外,既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就是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效率,当然更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孩子可能会激烈顶撞父母,直接导致关系破裂,堵死了沟通的渠道,有修养的孩子也会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抵抗。如果激烈的情绪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只能另寻最优路径。

2.家长寻找理性的宣泄途径,也要引导孩子进行合理宣泄。

即不能任由负性情绪在一个人身上发挥着消极的作用,需要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或在他们帮助下的疏导。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当心中有烦恼、不痛快、伤心的事情时,不要闷在心里,否则会造成对个体的伤害,建议的方法是,可以找自己最信任的人,或与这个事有关的人进行倾诉,即使听你倾诉的人不一定为你提供解决的方案,但是对你来讲,能够说出来就是一种释放,于身心有益。

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一种长期强制压抑的负性情绪得不到缓解,会使一个人的内心的痛苦体验变得更加强烈,上述所谈到的第二类负性情绪,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

俄罗斯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欢乐两个人分享,欢乐就变成两个;一个痛苦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变成了半个。

除了倾诉,还有很多舒缓的途径,例如去做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听一首歌曲,哭一场也未尝不可,因为无论是运动、倾诉还是哭,其实质是一样的,是一种释放聚集的负性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方式。

3.寻找合适的转移注意力方式。

当我们感到特别沮丧,情绪特别消极时,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消极的情绪越进行自我关注,越会强化这种情绪对你的影响,较好的方式是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从而淡化那些令自己非常不快的情绪反应。如果你因为孩子的事情比较郁闷,甚至特别想发怒时,你可以让自己冷静一下,出去散散步,或者去看一个自己喜欢的电影,看一本书,与朋友聊聊天,哪怕与这件事情无关, 如果你是一位妈妈可以去逛逛街,买件自己喜欢的首饰,经济条件允许买件价格合理的衣服、与朋友吃一顿美食,也未尝不可,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自己内心的不快。如果将负性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只能引发矛盾,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4.乐观面对引发负性情绪的事件。

这里有二点供大家参考:

从同理心的角度,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错误或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毫无疑问,你不愿意看到的,孩子更不愿意看到,你认为自己受到伤害了,可能孩子的内心伤痛更多,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孩子出现问题其实都是有情可原,甚至家长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裴斯泰洛齐曾说:“凭着热爱与同情,可以拯救头脑昏乱、受了惊骇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面对孩子,只要你能体谅他的处境,多从好处着想,认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就可以淡化自己的愤怒和不愉快的情绪。如果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体谅他人的痛苦,或孩子的失败感,你的负性情绪的程度就会降低一点。哪一个孩子不是在挫折中成长的,看孩子遇到问题时也许是家长培育孩子的一个契机,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与你倾听交谈,与你交流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学会自我安慰。人生会有很多无奈,如果我们的孩子就是无法如我们所愿,那么要学会安慰自己,接受现实。安慰的原理在心理学中又称酸葡萄作用。酸葡萄作用出自《伊索寓言》,是说饥饿的狐狸因吃不到树上的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吃不得,以此安慰自己。它是人们得不到某物或不及某物而贬低此物的做法。如当我们的孩子没有机会考上某重点学校时,便说这所学校也不怎么样,更要想,未来我的孩子还有很多机会,这句话也要送给所有的学生们,人生真的有很多机会。自我安慰法看似消极、愚蠢,甚至可笑,像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但是它却可以在心理不安、心情烦躁时进行自我心理保护,不会让外界的失败与挫折伤到自己。当然,自我安慰也会为各位家长和孩子争取到再奋斗的机会和信心。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孩子的人生都是有益的。

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最重要的目的为了帮助自己,而不是指导他人。最好的心理医生一定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使自己痛苦,也可以使自己快乐,我们每个人才是自己情绪的主宰者,生活的主宰者。

家长只有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孩子们才会有更佳的人生。

 

来源 | 驭心工作坊(IDgh_808b12d1698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