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16日,为深入推进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提高应对新高考改革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常州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2023届高三教师暑期新高考培训活动。
我校全体高三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对照要求,分会场、分学科统一使用腾讯会议积极收看培训直播,把学习培训作为深化新课程改革、增强课改实践能力、提髙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次培训立足新高考,聚焦学业质量,提升关键素养,以2022届高三一线教师代表为讲师团主体队伍,以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实际案例为核心培训内容,围绕“小专题复习”“课堂转型”“作业布置”“学案编写”“试卷讲评”“试卷命制”“学科教学管理”“备课组建设”“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据分析平台使用”等展开。
通过本次培训,我校新一届高三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把握了新课程新高考动向,有助于高三年级组凝心聚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教师心得
两天的学习,多位名师的在线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是“学生最后的倔强就是写完答题卡”。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去年的高三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个问题。他们普遍反映“如果遇到题目不会答,那就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都写上去”。对于他们的这种认识,需要辨证地进行看待。一方面,从应试的角度,他们的做法虽然存在投机的嫌疑,但是属于踩点得分。如果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使用这个方法,也许可以“柳暗花明”。另一方面,究其本质,这种做法反映出学生在盲目堆砌知识点,缺乏对材料和原理的深度认识。同时,“知识点堆砌”也说明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吴梦麒
培训过程中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江苏省前黄中学王老师的《教学安排:如何合理安排高三教学,如何解决课时紧张和复习工作繁杂之间的矛盾?》,王老师指出整个复习过程离不开词汇、阅读与写作,三者并非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词汇应该坚持循环复习的原则,利用各个时间节点做好词汇的复习工作,阅读与写作则要反复操练。总之,整个高三教学总体要呈现“乱而有序”的状态。王老师讲座中的很多材料的展示以及要点的阐述也对我有很大启发,在回顾上一届高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使我更有信心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得更好。之后江苏省奔牛中学的顾慧艳老师所作的《试卷讲评:高三英语试卷讲评中学生读写结合意识的培养》为我之后的试卷讲评课提供了读写教学的思路,指出要“以输出带全部”,例如可以利用试卷中的阅读文本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教,通过翻译转化、情境写作、批判意识的培养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读写意识的培养。——胡曼曼
我们读过的所有课文都出自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之手,每一节语文课也在具体可感的师生之间展开。课堂之外声气相通的是一个由具体的真实的人构成的世界,而语文是领我们走向这个广阔世界的摆渡之舟,而教师就是摆渡人。摆渡人要先能自渡,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先从解读文章开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部分,语文训练的阅读,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姿态,站在作者的位置,去仔细考虑他的意图与考量。《报任安书》《答司马谏议书》都不是为中小学生而写的,更不是作者未卜先知,已经预料到他们的文章会进入课堂。这些文字托付着作者的身家性命,稍有闪失就是满盘皆输;寄予着他们的人生智慧,于陨落中坚守与克服。因此在阅读的训练中,重要的不是彰显自己,而是理解他人,以及他人身外的那个复杂的世界。读懂别人,才能读懂自己,阿波罗神殿上的“认识你自己”是最难的。——邹勇
若想打造高效课堂,讲座中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策略,一从知识逻辑出发,揭示地理原理与规律,比如认识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时,只有结合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才能揭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区域总体发展趋势。可见,明确研究对象--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联系--做出判断-应用规律是地理规律教学的基本路径。二是从认知方法出发,可依托地理情境,开展问题式教学,例如新疆棉花的问题,可从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品质优良的条件、棉花种植的限制性因素、人们改造农业区位因素的例子、对新疆增种棉花的观点等一系列问题提问,帮助学生认识到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多感官学习,制作简易教具等。三是从目标出发,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时事特点,选择一些时代感强、富有开放性和吸引力的真实话题,给出研究思路的建议,以及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探寻活动路径的能力。——高雪玉
为期两天的培训,涉及复习讲义的编制、地理教学转型、高考备考策略、试题情境化的创新、信息技术在高三教学的时间、高中地理大概念教学等多角度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的主讲人的来源也是多样的,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培训后,收获了一些高三地理教学中必备的复习策略:一,理清概念,完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二,结合教学进度和学情,设计合适的学案;三,勤抓细节,用好每一分钟;四,增长学生见识,提升核心素养。——胡双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