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青年教师进贤营>>师说新语>>文章内容
师说新语第9期
惩罚的艺术(黄雪莹)
发布时间:2021-03-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兵

  很多人看到惩罚二字总会联想到体罚,然而两者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体罚是通过众多不合理手段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惩戒,如罚站,打耳光等等。而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维持教学的正常秩序。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更多的提倡激励式教育,但是一味的鼓励式教学并非能起到绝对良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让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因此,惩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然而,如何惩罚,怎样通过惩罚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也是很多教师在使用惩罚教育时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如果惩罚过轻,可能警醒效果不够,学生容易再犯;如果惩罚过重或方式不对,则会让学生心生怨恨,甚至做出极端举动,导致一连串可怕的后果。由此可见,惩罚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教师好好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雕琢和完善的艺术。

  做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曾经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在班级里经常有纪律问题,每次自习或者中午限时的时候,总能抓到他和别的学生讲话。我很严肃地找他谈过一次话,结果就在他连番保证不再犯纪律之后,又被抓到熄灯后在寝室玩手机。当时的我真的觉得怒不可遏,当场就要联系他家长。也就在这时,他主动恳求我说,希望我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要告诉家长。我说我也给过你一次机会,是你自己没有珍惜,现在我已经无法再相信你的保证了。他当时就露出非常焦急的神色,再三保证这次绝对是最后一次,以后都不会再犯了,希望我能宽容他最后一次。当时的我是真的很生气,但是眼看着他当时立马就要哭出来的神情,还是心软了一下,想着他可能是真知道错了,就叹了口气,说:“那你先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以后都要遵守纪律,否则我就立刻联系你家长。同时,从下周起好好表现,保证每天默写的过关情况。一个月内看你表现,做的好就不联系你家长。能不能做到?”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努力做到。于是从那天之后,我时时地跟任课老师了解他的默写情况和上课纪律。好几位老师都说他上课比以前收敛了很多,不再肆无忌惮地跟旁边人说话了,默写虽然不是天天都能过关,但相比以前每天错一半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过关次数肉眼可见的上来了。一个月后我再次找他谈话,他还是很感激我没有打电话找他家长,并且经过这一个月他发现默写过关好像也没有他之前所想的那么难。刚开始是觉得很难不想去背,但在上次那件事之后,开始逼着自己背书,后面习惯了之后发现背书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那么痛苦,背的有些东西甚至还挺有意思的。听到他这样说,我内心有点惊讶,却又十分欣慰。后来我也想过,如果我当时克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一心只想告诉家长惩罚他的话,可能他还是会在挨批之后继续之前的样子,或者甚至产生反感情绪,更不想学。而我给他那一次机会,一方面宽容了他,另一方面也给予他别样的惩罚,把惩罚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落到了实处。

  在这样的惩罚里,学生感受到的不单单是惩罚本身,同时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教师使惩罚“春风化雨”,才能在学生身上“润物细无声”,不会一味地感到负担,而是在惩罚中收获另类的成长。这就是惩罚方式的艺术感了。惩罚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说到底还是在教育两个字上。一是对其行为进行教育,二是对其做人进行教育,懂得辨别人生中的该与不该,能与不能,并有能力约束自己,遵守规则,并勇于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积极改正。这是合理的惩罚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质意义,也是其实际魅力所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