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二中张金磊
当教育把学生和孩子合二为一时,教师和家长就成了天平的两翼,只有两者平衡,学生(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成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做到有效衔接,必须经常进行沟通。
我的案例:小高考启动,让所有的高二学生都重视起来,但我发现我的学生小刘一如既往,兴致不高,整天上课下课一副迷离的摸样。试着联系家长,母亲说孩子可能有嗜睡症,其他的就什么也没说。但是我觉得已小高考了,无论如何他的精神面貌也该有些变化。因此我时常找他与他聊天,一次无意中聊到了他的爱好,他却说:我没有任何爱好。我听了很诧异,花样的男孩子,怎么这样说。我又问他,现阶段没有你想要的吗?他说没有,因为他想要的已经没了。他想要的从他父母离异的那一刻就注定不会有了,他甚至痛恨他们,是他们让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是他们让他寄人篱下成为阿姨家可有可无的孩子。我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办,他说“随便,走一步看一步吧”。可怜的孩子一个人在这样的痛苦中度过了这么长时间,当时的他和我都是泪在眼中,我表示了自己歉意。他却反过来安慰我。我立即知道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他至少不排斥我,他所排斥的只是他的父母,他还注重我的感受,他很懂事。接下来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只记得当时真的很心疼,就像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我用成人的观点来解释一些问题给他听,使他对心里一些固有问题的看法画上了问号。第一步工作完成。接下来我又征求他的意见,我能否与他的家长见一面。他说:无所谓。我又问,见了面我能否提及他所说的一些事情,他说:那是您的事情。我又试探性的说:你自己与家长沟通吧?他说:他们没时间听我说。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我与他的父母见面,让他的父母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心里话,进行有效的沟通。几天后的中午我与家长见了面,家长说:我们刚刚碰见他了,但他没说话。父母说孩子一直这样对待他们。接下来,我以家校本为阵地,开始了和孩子的心灵对话,努力推动着他与父母的沟通沟通,把孩子心里的一点点的触动,通知给家长,让他们时刻做好的沟通的准备。就这样我慢慢的又看见孩子脸上的笑容,与家长不再对立,学习态度与成绩也越来越好,小高考以2A\2B的理想成绩通过并获得加分,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我的内心真的庆幸:我的努力,使孩子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