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青年教师进贤营>>师说新语>>文章内容
师说新语第3期
发生在一切之前,这是我最初的飞翔(陈秀娟)
发布时间:2021-01-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兵

  2020年11月5日,我到二中工作已满两个月。晚上10点,锁上办公室下楼后,我第一次认真地注视了明伦堂的大门。两扇漆满朱红色油漆的大门被岁月剥蚀良久,斑点状的小孔零零碎碎散落在大门的全身。

  它像极了南师大文学院暂驻南大楼时的大门。读研的时候,早上从宿舍出门前往文学院,在那儿呆上一整天,晚上9点多再离开,春去秋来,两点一线。我惊喜地发现现在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不过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

  两个多月前,我轻轻地推开所带班级的大门,第一次正式走上讲台。

  想来,许多年过后,我或许记不起第一堂课给他们讲的内容,但肯定不会忘记那一双双明亮的眼,如清水般明净,如春风般温暖,如日光般热烈。那般摄人的目光不久又照亮了二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心房。邱晔老师快退休了。她以前是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现在也是。利用语文午限的时间,邱老师给高一全年级的同学开讲座,讲解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

  听办公室的前辈讲起,只要是听邱晔讲课,听课的师生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会倾注自己所有的目光。她的声音、肢体确实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像一条无形的细线,紧紧地牵着你。邱晔老师讲《乡土中国》的时间,往往是同学们最困的时候。然而,同学们全都挺直了身姿,聚精会神地聆听邱老师的讲课,偌大的会场,300多名师生,或凝神思考,或哈哈大笑。笑声震动着这一方小小的礼堂。窗外,冬日的暖阳打在生活楼旁边的大树上,一树金黄。

  我所带的班级被安排在周三听讲座。讲座开始之前,邱老师告诉我,去给我的班代课时,还没进教室,就听到里边响起如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欢迎邱老师到我们班上课!”那次因我到溧阳学习,班里的课由邱晔老师临时代上。我不在场,不知道班上的同学们究竟如何欢迎邱老师的,但这些场景都不难想象,因为我入职以来的每一天,都在感受着他们带给我的温暖。邱老师脸上布满了笑容,回忆着说道:“我代过这么多次课,从来没有哪个班的小孩子像这样子欢迎我!”那一次,邱老师给班上的孩子讲了《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偶然间一相逢,却成为了永久的知音。邱老师和班上孩子的相逢也很短暂,却给双方的心灵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痕。

  班里的孩子在作文里写道: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和生命息息相关。我批改作文时,看到这些朴素的文字,心里莫名地感动着。这些文字和邱老师有关。班里的孩子们何其有幸,后来又有机会聆听了邱老师给他们代上的第二堂课《红楼梦》。我想,一名语文老师能做到邱晔老师那样的境界,也算是无憾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您好,邱晔老师!

  11月5日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还碰到了一名在深夜里摆摊卖小吃的大娘。或许她一直都在这条街上,只是今晚,才被我注意到。我止住脚步,静静地盯着她的背景看了好久。她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前面是她卖小吃的小推车,里面摆满了羊肉串、五花肉、土豆片、海带丝、娃娃菜、萝卜块……夜太深了,以至于没有一个顾客光临她的小摊。她就那么静静地坐着,没有半点不耐烦,像一位守候大海的看海人,像一名静驻麦田的守望者。

  她守着自己的摊子,就像老师看着自己班里的学生那般专注。就在那一瞬间,我回忆起了我的学生写的一篇作文,她写的是她初三的老师,那是中考前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进了教室,没有和同学们说一句话,良久,才转过身子,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你们再多看看书,我再多看看你们。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大海。月在海的头顶,海在月的眼中。在月光的照耀下,海水翻滚着,恰似海风拖着一块黑布。我也在海里翻滚着。我并不清楚什么时候从陆地上下来的。我开始慌了,于是手脚并用,用力拍打,找寻上岸的路。最终没有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条连接陆地与海洋的渔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