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青年教师进贤营>>进贤之声>>文章内容
进贤之声第42期
发布时间:2020-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兵

  大家好,我是本期进贤之声的发声者高雪玉,今天要为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个仿佛只听闻于历史书的名字,人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张掖丹霞、嘉峪关长城、鸣沙山、敦煌莫高窟、魔鬼城,都在这条绿洲连成的长廊上。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也源于河西走廊,可见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世人对它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本期就让我们通过《河西走廊》纪录片来细细品味属于河西走廊的独特韵味。

  《河西走廊》的内容横跨两千多年,从西汉到当代,每一集对应一个主题,通过电影还原真实场景的方式来讲述河西走廊的历史。曾经历史上冷冰冰的名字,开始有血有肉,有灵有魂。这部由20多位历史专家写出50万字学术文本的纪录片,配上著名音乐作曲家雅尼制作的主题曲,每一集都被演绎的荡气回肠。

  《使者》

  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本集主要讲述公元前121年,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战。一年之内,年轻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驿站》

  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本集主要透过敦煌悬泉置驿站及其出土汉简,再现长罗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风云往事,展现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在汉朝经营西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根脉》

  本集主要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讲述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造像》

  公元412年,一个年轻的僧人登上了河西走廊东端的天梯山。他用清澈睿智的眼光审视着祁连山起伏跌宕的景色,心中充满喜悦与激动。因为一个叫沮渠蒙逊的北凉国君指示他们,在这里建造举世无双的佛像石窟。他,就是昙曜,一个杰出的佛教徒,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寺庙建筑工程师和一个富有热情的幻想家。如此大体量的工程让昙曜兴奋不已,他仿佛听到了工匠们的声声斧凿在山中回荡。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以昙无谶、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纪录片中还有《丝路》、《敦煌》等主题,每一个主题都见证了河西走廊波澜壮阔的历史。华夏大地的东部和南部都是大海,南北是高原,只有西北的河西走廊能够通向西方的世界!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推荐人简介:

  高雪玉,现任高三(4)班,高一(2)、(5)、(9)、(11)班地理老师,常州市第二中学青年教师,进贤营成员,爱读书,爱听音乐。

8.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