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青年教师进贤营>>进贤之声>>文章内容
进贤之声第38期
发布时间:2020-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兵

  大家好,我是本期“进贤之声”发声者黄雪莹。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

  乍一看这个推荐很像是出自语文老师的手笔,但是转念一想,诗词作为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值得每一个国人真挚的热爱。近年来,国内的综艺借鉴和模仿居多,但是央视的几档综艺秉持着传统的形式,却依然能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只因它的“内核”所在。除《经典咏流传》之外,像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皆属此类。在此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回《经典咏流传》,顾名思义,是把诗词通过唱的形式,也就是将经典诗词改编,通过歌手的咏唱,赋予古诗词新的生命力。诗歌诗歌,有诗亦有歌。诗的文学性和音乐性是永远无法分开的,诗歌的美感就是源于这两种性质在一首歌里的共存。其实在古代,大部分诗词本身就是需要咏唱的。而如今,将诗词唱出来,既延续古代传统,又用时代精神浇灌,赋予它新的活力。同时,被谱成歌词的诗词,在歌曲旋律的引导下,更方便学生记忆其内容,相比于面对课本的死记硬背,更多了一丝寓教于乐的趣味。

  除了歌手的咏唱之外,鉴赏团的点评也绝对称得上是在线学习课堂,让人受益匪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动。例如康震和廖昌永,都是我特别欣赏和敬佩的两位专业老师。康震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对诗词的解读让人记忆深刻,廖老师的声乐专业性也在一次次点评中深入人心。再加上撒贝宁老师专业主持的加持下,这个节目的专业性也是不言而喻。而这种专业的文化性和学术性,正是这个节目的立身之本。

  优秀舞台不胜枚举,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其中几个经典的传唱舞台。

  《长恨歌》

  这首歌中的经典出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是传唱人王铮亮和王之炀老人的隔空对唱。86岁的王之炀是我国最早一批研究X光放射治疗方法的医学专家之一。2个月前,王老被查出肝癌晚期,在病床上默写下了《长恨歌》的古曲曲谱。老人的外孙女把曲谱发到网上,希望寻找古风翻唱大神,为病重外公重新吟唱一曲《长恨歌》。几年前有幸在网络上听过各大翻唱版本,了解王老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没想到几年后这首歌登上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流传下来。

  《蜀道难》

  这首歌中的经典出处是李白的《蜀道难》。这首最让人意犹未尽的点在于它的编曲和舞台演绎。以古为师,添加新词。四川高腔的开嗓,方言rap与川剧的搭配,是流行与传统的碰撞,是新潮与古韵的融合。从歌词内容到演唱形式,作为地道四川人的传唱人张杰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里的狂放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从亲情中汲取的力量。不论何境,无畏无惧。这也是李白的蜀道精神的延续。

  《水调歌头》

  这首歌中的经典出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传唱人是国家一级京剧演员王佩瑜和虚拟歌姬洛天依。洛天依的表演,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莫名吻合。瑜老板的唱腔也是别具特色,让人惊叹。两人的对唱也是另一个层面的跨越古今,新老碰撞,让人回味无穷。说到《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最早接触是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语文老师亲自教唱,至今记忆犹新。这应该是我最早接触古诗词的咏唱。歌声萦绕在课堂,那也是我心里学习古诗词最美好的样子。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言志,歌咏言。几千年后的今天,当再一次翻开那些古老的诗集,我们好像更能感受先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推荐人简介:

  黄雪莹,现任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三(2)(3)班英语教师,常州市第二中学青年教师进贤营营员。热爱文学,热爱音乐,享受生活。人生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Always on the way.

6.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