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进贤之声”的发声者徐相红,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后浪”这个话题。
前一段时间,哔哩哔哩网站献给新一代青年演讲短视频《后浪》在央视一套播出,并登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在该视频中,演员何冰以“前浪”身份登台演讲,激情洋溢地寄语年轻的一代,“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它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哔哩哔哩品牌公关广告。截止到目前,该视频官网播放量将近3000万,评论6.2万,多次喜提新浪热搜,但演讲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在社交媒体掀起了一阵“巨浪”。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参与讨论,有些年轻人吐槽:“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看起来好像不包括我们。”也有网友调侃道:“看来我和新时代青年的唯一共同点是年龄。”
《后浪》里,呈现出来的环游世界、高空跳伞、潜水、直升机、轮滑、山地驾驶、皮划艇……所有这些元素,都透露出“高端消费主义”的气息。要是在懵懂无知时,我看到这个短片,肯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甚至随手转发一条朋友圈:“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或者颇为文艺地发一句:“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现在想想,这些看起来振奋人心的语句,到底在表达什么呢?这些真的能代表现在年轻人的状态吗?显然,一句“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能完全诠释年轻人的困惑、挑战、迷茫、无奈或者奋进,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看起来激情洋溢的话语隐藏着“消费社会”的陷阱,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向往更好的生活,但是更好的生活的标准已经被商家定义了。商家为了促进消费而不断制造新的热点,制造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奇观”,环球旅游、网红店、限量款……他们提供了太多途径来从表面上帮你实现所谓的成功、幸福、梦想的期待,最终你落入了“精致穷”。这样的精致穷,不是我们的自由,而是我们的困境。
在《后浪》发布的第二天,网红“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推出一条模仿《后浪》的短视频——《非浪》。“非”指非洲,当然,有人在非字下面加一横,也能解释得通。(年轻人自嘲不是后浪而是“韭浪”,就是被收割的一代。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在《非浪》这个故事里,朱一旦扮演一位为所欲为的富裕老板,他学着何冰老师的神态,句句对应《后浪》,句句都在调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后浪》光鲜亮丽背后潜在的阶级矛盾。
之后,一个被某些年轻人赋予“土味”、“有点low”之名的APP——快手也发布一个类似演讲短视频《看见》。这部九周年宣传片《看见》的主角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快手的《看见》短视频后发制人,在《后浪》被批脱离实际的时候,选择站在了人民群众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与《后浪》几乎同一时间发出的《看见青年的力量》,这个短视频由共青团中央发出,在视频中有许多普通青年劳动者的身影,它立足当代青年人,呈现出他们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一面。这才是中国的青年、中国的力量。
刚刚介绍的三个短视频——《非浪》、《看见》和《看见青年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后浪》中所谓的消费主义、精致主义,它们选择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后浪”们。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确实,我不否认我们国家很大,每个人的阶层、背景不一样,每个人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很难空泛地去说整个时代年轻人会有什么共像,但是不管怎样,谈到当代青年人,我们都需要关注更多平凡而努力的青年劳动者们,正是这些“小透明”——在几亿用户群中占绝大多数的无名人士,托起了少数创作大V的梦想。他们更应该出现在演讲的镜头中
推荐人简介:
徐相红,现任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三(6)班语文老师,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省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是青年教师进贤营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