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青年教师进贤营>>进贤之声>>文章内容
进贤之声第31期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兵

  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

  三月是个大日子,对于树木来说,也是它们一年一度的“生日月”。

  大家好!我是本期进贤之声的发声者赵阳。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孤独、苦闷,低落;但只要你想,充实的生活总会来到。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本关于生存的书----- 《布鲁克林有棵树》。

  那是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一片宁静的乐土,一个穷困的小镇。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肆意生长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中的人生百味:母亲对弟弟的偏爱,父亲深爱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校饱受轻鄙…家庭不幸,社会不公,小小的树苗从贫瘠的土壤艰难成长,苦闷,忧愁,甚至放弃的念头,但尊严与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却从未断绝,就如天堂梯的那颗树,奋力生长……

  “没有乌黑、泥泞的河流,哪能衬托出太阳的灿烂光辉?”

  纽约的布鲁克林,有棵树,是棵椿树,它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半点不挑剔,种子不管落到哪里,都会向着天空的方向奋力生长,在水泥地里,在乌黑泥淖,在垃圾堆旁,就这样生长,长成天堂的模样。正如成长于贫民区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小女孩弗兰西是一个安静而喜爱阅读,富有知识的姑娘,人生的坎坷并未让她放弃希望,自始至终她都携带着孤傲的尊严相信着知识改变命运,像一粒顽强生长想要破土而出的种子,最终望见了那片蓝湛的天空。

  “文字是用来感动的”曹文轩在书序中写道,的确如此,本书以细腻如流水般的笔触,描写着弗兰西平凡而又动人的成长历程。姑娘的坚强、毅力让人折服,令人感动,她从不因生活的困苦而低头落泪,或是感到羞耻,她为她所拥有的骄傲着,还记得弗兰西的梦想: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不要豪华的椅子,不要花边的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面总放着一些花,或是一些叶子,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她沉醉地想象着未来,清浅的话语透露着对生活的爱与温暖,这样纯净的灵魂终不会在泥里。

  “生活与生存”是小说的主旨,“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么,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也许生活必不能事事公平,无法常遂人愿。但在缺憾和曲折中奔跑往往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唯一方式,它们能给予岁月最深厚的沉淀,让你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看见其中真正隐藏的宝物——希望,而不只是苦难。

  宁静这个词用于纽约布鲁克林恰如其分。尤其是在1912年的夏天。沉静这个词大概更好些。只是对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不大合适。大草原的可爱,雪兰多的悦耳,用于布鲁克林都不合适。只能用宁静这个词,特别是夏日的一个星期六下午。

  下午的斜阳照在弗兰西•诺兰家爬满苔藓的院子里,把破旧的木篱笆晒得暖暖的。看着斜射下来的一缕缕阳光,弗兰西心头涌出一种美好的感觉来。这样的感觉,她回忆起一首诗歌时也有过。这诗她在学校里背诵过,是这样的:

  这里是原始森林

  松树和铁杉,低语阵阵

  苔藓如须,翠绿满身

  黄昏中伫立,依稀朦胧

  如一个个德鲁伊老僧

  弗兰西院子里的树既不是松树,也不是铁杉。树上的绿色枝条从树干向四周发散,枝条上长满了尖尖的叶子,整棵树看来如同无数撑开的绿伞。有人称之为天堂树。不管它的种子落到什么地方,都会长出一棵树来,向着天空,努力生长。这树长在四周围满木篱的空场子里,或是从无人留意的垃圾堆里钻出来;它也是唯一能在水泥地里长出来的树。它长得很茂盛,而且只在居民区长。

赵阳.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