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数学家赢得了世界大战,
是数学家破解了日本密码,
也是数学家发明了原子弹。
……
谁是未来的摩尔斯?
谁又是下一个爱因斯坦?
谁将是民主、自由和发明的先锋?
大家好,我是本期“进贤之声”的发声者李大伟。这段振奋人心的话,来自于2002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美丽心灵》。数学竟如此有用?是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数学经常是枯燥,抽象的代名词。大家对数学家的认识更是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数学家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生活中也充满了爱恨情仇。《美丽心灵》根据真实人物改编,会带领我们对数学,数学家会有更加形象生动的认识。
文章开头的一段话是电影中教授上课时对刚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的年轻人的期许。这其中就坐着电影主人公约翰·纳什,20世纪最伟大同时也是最富传奇性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作为天才的纳什,相信这段话说的就是他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在大学毕业时,纳什就做出了令其获得诺贝尔奖的非凡的成就《博弈论》。可是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隔,当他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之时,他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他不敢相信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大学舍友查尔斯等很多人竟然并不真实存在的。他惊恐,反抗拒绝,到最后在虚拟和现实的混乱中苦苦挣扎。精神分裂让他的家庭濒临破碎,工作几乎停滞。虽然药物的治疗能带来短暂的平和,代价却是身体遭受了一次次的摧残和折磨。通过与自己思想的不断斗争,纳什终于认识到,要彻底消灭它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不去管它,不与它纠缠斗争,这样它也就无法兴风作浪。
电影的最后,纳什的学生问:他们还存在吗?纳什微笑的点点头说到:每个人都会被过去所缠绕,只是我已经习惯不理会他们了。纳什精神世界里的好友查尔斯不甘心,百般纠缠纳什,歇斯底里的对他说John,你不能永远忽略我的。纳什真诚的说到查尔斯,你曾经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最好的朋友。但我不会再跟你说话了。我真的不能了,再见。
纳什用理性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划出了一条分界线,终于守护好了自己的美丽心灵,从此生活终于回归了正轨。
推荐人简介:
李大伟,常州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高三(9)班班主任,常州二中青年教师进贤营营员,获常州市教坛新秀称号,喜欢踢足球,爱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