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第五期“进贤之声”的发声者徐相红。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
《米格尔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成名作,共收集了17篇相对独立的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奈保尔以理性和沉思关注着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和小人物,描绘出他们可笑而又可悲的生活状态。
米格尔街就像是一条“死胡同”,生活的无奈和理想的卑微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但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只是运用的方法荒谬透顶:《花炮师》中的墨尔根,“他故意出丑,没人笑他就不舒服,他整天都在琢磨一些新招,希望博得我们一笑。”在《没有名字的东西》中的波普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自称是木匠,整天忙忙碌碌地画呀、锯呀、敲呀、打呀。结果只做出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老婆也因家穷跟别人跑了。《B·华兹华斯》中的诗人华兹华斯想用27年准备一首能够唱到全人类心里的诗,却只有“我”这个小孩儿搭理他。《曼曼》中的曼曼每次都会积极地参与市政或国会议员竞选,并到处张贴标语,每次他都只能得到包括自己在内的三票……
荒诞的底色是悲凉,奈保尔在这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这些人的生存状态,清晰地折射出了广泛存在于殖民文化中的深深焦虑。在米格尔街,生存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旧房子、牛栏、臭水沟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生存背景,面对苦难,街上的居民们像牲口般默默地承受和挣扎。
这与前段时间热映的《小丑》电影中主人公不同,亚瑟在哥谭市的腐败、周围人的逼迫和唾弃、梦想的破灭的情况下极度压抑、绝望,最终变为充满暴力和煽动性的反动者。同样是面对苦难,但在奈保尔的叙述中,这种苦难却时不时地被隐藏起来,只通过孩子的视角或者通过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机械天才》中的比哈库根本不是“机械天才”,不过装出一副很在行的样子罢了。《职业选择》中的伊莱亚斯命运早已注定,根本无法进行“职业选择”。作者借助着标题给读者造成的心理错位,出色地增强了作品的幽默和讽刺意味,也表现出对生活在殖民文明下的人们的生存关怀,营造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在一个下雨的晚上,我读完了这本书,抬起头来,久久回味,《米格尔街》风趣、幽默、滑稽,但字里行间,满是悲凉、辛酸与苦涩。正是契合了腰封上的这句“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相信你也能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
推荐人简介:
徐相红,现任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0)班语文老师,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省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青年教师进贤营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