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府学讲坛第四期暨党员读书微讲坛活动在文在楼三楼明德堂举行。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王赟老师以《解读府学景观中的文化密码》为题,向高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讲授了蕴含在我校府学景观中的文化典故。在场学生无不为王老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引经据典的讲解所吸引,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府学沧桑而传奇的故事之中。
王赟老师以府学变迁为引,带领学生回溯了二中的发展史。从唐肃宗至德年间的常州府学,再到1924年的私立常州中学,后至1952年公立的“常州市第二中学”,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绵延千年的校史画卷。从史入景,景中有史。王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徜徉府学文化长卷,一步一景,欣赏府学校园。
一门棂星文庙开。棂星门是文庙大门。“棂星”即“灵星”,古代天学,象征着天上的“文曲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也表示天下文人学士俱集学于此。
大成颂赞孔先贤。“大成门”是文庙的主门,上刻“大成基业,斯文在兹”八个大字。 “大成门”牌匾由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所提,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府学文化坚定的拥护者和开创人。“大成门”的“成”字为什么少了一点?因为朱熹认为,大成是学问的至高境界,学无止境,“成”字少一点,以示谦虚。
泮池桥上生入泮。“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它是官学的标志。我校的泮池被移入大成殿后、瓯北亭旁,其中锦鲤畅游、福龟成群,景致生机盎然。但“入泮”仪式依然保留了下来,每年的“新生进学仪式”已经成为我校最具特色的德育项目。
荣赐进贤展风采。宋大观三年科考,独常州得中进士53人,宋徽宗龙颜大悦,特赐诏,史称“大观恩诏令”。时任常州郡守徐申造荣赐亭、进贤坊,让后人铭记皇恩。
府学双杰永流芳。文昌楼前有赵翼、唐荆川的雕塑。赵翼,号瓯北,清朝探花,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唐顺之,号荆川,明朝进士,是明散文六大家之一。后因倭寇屡犯沿海,任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老师。两人均是常州府学杰出生员的代表。
此外,王老师还讲解了“日有所进,见贤思齐”的进贤坊、朱熹题匾的“明伦堂”、尊经阁、文魁楼、文在楼、文昌楼、思本亭等景点,带领同学们盎然趣味地畅游在文化深厚的府学景致中。
文庙福泽、瓯荆流芳。本次《解读府学景观中的文化密码》讲坛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历史古韵,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活动传递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深入探索学问的同时,也展示了老师课堂之外的广阔知识与别样风采,对加强师生联结、和谐师生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教师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