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相应的常规工作,提升课堂质量,保障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0月20日下午,常州市第二中学全体教师齐聚于文在楼一楼,赵锋副校长开展了《“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结合江苏省的具体实施要求,解读了“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享了学校在“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双减”工作“减”的是什么?赵校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减少,由于到校时间的推迟,每节课由原先的45分钟减至40分钟,这对老师的课堂质量提出进一步要求;其次是作业时间的减少,这就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追求;最后“双减”的落脚点是要减少学生、家长对学业发展的焦虑。因此,减负不等于减效,减负更应该增效。增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因此,在认识到“双减”工作的根本目标后,赵校长强调了十个“加”。一是要强化意识:意识到“双减”工作事关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落实、事关百姓急难愁盼事情能否顺利解决、事关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能否顺利落地。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要树立质量观、效益观、法治观。四是要加快课堂转型,以“5E”赋能课堂为抓手,提高课堂管理效益。五是要加强教研组建设,推进学科教研,推进市级——教研组——备课组三级学科研修,构建高端——骨干——青年立体式教师培养体系。六是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引领发展。七是要聚焦作业探索研究,突破教学壁垒,学科组层面大力推行“作业管理”制度、“核心备课组”作业评审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作业评价,推进数字化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全方位应用。课程处着力于实施分层作业、有效作业,积极推进作业课题研究,旨在以作业改革为抓手,以点带面,突破教学壁垒,实现减负增效,真正把“双减”精神落到实处。八是要多元途径助力成长,突显学生主体,课后服务要真正体现“服务”精神,创新课后服务途径,真正帮助实现个体成长。九是要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十是确立“双减”保障机制,优化课后服务。从制度上为“双减”政策的落实保驾护航。
赵校长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全体教师充分领会了“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也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学校将会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执行各项规定,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力争达到“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进一步满足学生需要,让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文:吴梦麒、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