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碎片化。
当前的阅读教学主要为单篇阅读教学。传统阅读课堂上讨论的依然是一个个细枝末节的问题,做的还是词语、句子的局部鉴赏,不能建构由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的序列化的阅读教学体系。
2.单位时间低效率。
高中阶段,面对固定的教学任务和紧张的教学考核,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而学生在课外的阅读质量又难以保证,如果仅仅进行线下群文阅读,阅读效果不容乐观。
3.教学方式机械化。
当前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式主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对文本的识记、理解、运用,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对关涉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分析、综合和评价方面的能力却鲜少涉及,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变更。
4.评价方式单一化。
多数教师在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时,倾向于选择让学生写摘评或读后感的方式,批改的任务多半由教师一手包办,评价形式主要表现为总结性评价,鲜少涉及过程性评价或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主体性关照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推进过程:
1.文献学习理论研究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中国知网系统收集e学习、群文阅读方面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集体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集体阅读了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蒋鸣和《第三种学习方式来临?》,诸定国《整合与重构: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教师e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学校现状扎实调研
课题组对我校e学习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首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和分析我校教师、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其次,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研究当前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在非e学习的传统环境中如何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课堂,如何实现师生互动,课后活动如何开展……通过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寻找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的结合点。
3.实践研究初见成效
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各方面的实践研究。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开发纬创、易教、科大讯飞、青果在线等多种学习平台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积极开展群文阅读的公开课、示范课,集中磨课和评课,确保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在自评、互评、师评中实现深层交流与思想碰撞。另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将信息技术融入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梳理与反思,撰写案例与论文,制作微课件、微视频等资源库,将总结的经验教训应用到新一轮教学实践中去。
三、阶段成果:
1.论文发表
2018.11-朱丽锋-《试析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操作》发表于省级期刊《考试与评价》;
2018.10-周一唯-《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于省级期刊《高考》;
2018.04-周一唯-《试析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发表于省级期刊《新课程》;
2018.06-赵黎丽-《E学习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发表于省级期刊《语文课内外》;
2018.07-赵黎丽-《数字化背景下利用QQ作为高中语文传统教学补充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于省级期刊《求知导刊》;
2018.09-赵黎丽-《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发表于省级期刊《作文成功之路》;
2019.1-朱丽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分析》发表于省级期刊《中小学电教》;
2019.4-陈妤-《互联网+人文悦读——基于微信平台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发表于省级期刊《文存阅刊》;
2019.7-陈妤-《浅议“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省级期刊《教育教学研究》;
2019.9-王赟-《浅谈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发表于省级期刊《考试与评价》。
2.评比获奖
2019.6-陈妤-《定风波》微课视频获“语文报杯”国家级二等奖;
2019.6-陈妤-《咬文嚼字》微课课件获“语文报杯”国家级三等奖;
2019.11-陈妤-开设《一个人的遭遇》群文阅读,获常州市首届数字优课评比一等奖;
2019.11-陈妤-《边城》的群文阅读获市级优课;
2019.06-周一唯获第二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国家二等奖;
2019.06-秦开颜获第二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国家二等奖。
3.优课展示
2018.11-朱丽锋-开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市级公开课《林黛玉进贾府》,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2018.12-朱丽锋-受邀贵州开设多媒体运用示范课《登岳阳楼》;
2018.12-陈妤-开设校际公开课《细读文本》,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2019.3-朱丽锋-城乡牵手赴洛阳高中开设示范课《宋词之美系列之李煜——命运的错置者》;
2018.8-朱丽锋-受邀赴清潭中学进行教师群文阅读教学培训讲座;
2019.4-朱丽锋-赴洛阳高级中学做学科讲座;
2021.2-陈妤-开设校级研究课《今天你被种草了吗?——商业广告信息的获取与辨识》
2021.3-陈妤-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省级公开课《借我一双慧眼吧——广告信息的获取与辨识》。
四、存在困难:
(1)信息技术更新过快,新技术还未落地就已过时。
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相较之下,教师对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则要滞后得多,操作上的不熟练直接打击了教师参与项目研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了项目研究的推进。
(2)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
项目研究中还缺乏更多的理论指导和专家的引领,成员对本项目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实践研究的层面上,研讨时也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研讨能力的提高。
(3)闭门造车,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
不断学习是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的必要条件。而一线教师除了外出听课之外,就很少有外出学习、参加省市级高端培训的机会。
五、下阶段计划:
(1)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加强对项目成员的培训,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各种专题沙龙,多听专家报告,开展项目研究,交流讨论反馈信息,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更有效。
(2)加强实践研究:研究移动学习平台、直播教学平台、各类教学应用,学科教学工具如无线DIS实验设备。开展更多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研究实践课,收集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讨论分析反馈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
(3)重视反思:项目成员需要加强反思,调整工作,对项目内容的研究更为集中,更具针对性,并用案例分析、论文等形式,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