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天眼’,展大国态度
高一(6)班支蕾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 “以‘中国天眼’,展大国态度”。
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正式面向全球开放,成为“世界天眼”。
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2020年通过国家验收、开放运行,“中国天眼”历时26年,凝聚了四代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向世界贡献了重大科学工程的中国经验和创新实践——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4450个反射面;6根钢索控制的30吨有聚焦作用的馈源舱。一项项自主创新,铸就了独一无二、世界领先的超级工程。
科技创新之所以要自立自强,在于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没有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就难以掌握核心技术,注定要受制于其他国家。“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大国重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从“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到“奋斗者”号万米深潜,从“天问”奔火到“嫦娥”揽月……无一不显现出中国科技飞一般的进步。
但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是科技创新的一体两面,两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中国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北斗导航、5G技术,再到“中国天眼”,中国用科技创新成果回馈全世界。她在科学技术领域开放合作的态度,世界有目共睹。
真正的强大不是有能力打压后来者,而是能够让所有人携起手来共同向前。只有交流互鉴,才能为科技的发展带来力量;只有相互启迪,才会让每一个文明都熠熠生辉。
态度决定高度,开放照亮未来。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天眼,是那句承诺的再次兑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越是发展,越要以更高的视野积极融入世界,以开放互信的姿态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将科技成果用于造福全人类,让中国和世界都能共享共赢发展,这就是一个大国的态度。
同学们,我们生逢其时,责任在肩;我们深植家国情怀,直面使命担当;我们是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让我们凝聚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伟大的中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伟大使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