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江苏理工学院心理学方翰青教授莅临常州市第二中学,针对心理安全健康教育进行题为《心理安全:班主任应着力构筑的重要防线》的重要讲座。赵锋副校长,学生处王忠瑞主任以及全校班主任参加了本次讲座。
方翰青教授针对调查报告阐述了高中生主要心理问题以及表现形式,然后案例分析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为教师开展心理安全教育提供指导借鉴。
讲座中,方教授首先从常州市未成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入手,分析高中生常有的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焦虑、学习压力等,其中学习焦虑和压力问题最为显著。通过调查报告的具体数据,方教授旨在于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当引起重视。随后,方教授分析了心理安全缺失可能导致的心理问题,针对高中生这一人群,方教授指出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三个,第一,家庭原因,尤其是高压型家庭的消极影响;第二,学校心理因素;第三,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常感到学习不快乐,作业量大难度高,对某些科目失去兴趣,长期学习后产生疲惫厌倦的心里,并且学习效率低,主要表现为学习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丧失自我、意志品质差、学习价值感低等。这三个原因常伴随具体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为:考试焦虑、高原反应、暂时失忆、心理饱和以及习得性无助。最后,方教授提出了解决方法,作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学会正确区分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二、牢固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三、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比如谈心、倾听宣泄、转介;四、与家长有效沟通,建立心理安全预警系统;五、向学校及时汇报,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通过这次讲座,教师们受益匪浅,深入了解到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深刻意识到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心理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