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增进学生对百年常州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12月12日,我校组织学生在常州美术馆参加《国宝回家》——青少年大运河文化普及活动。
首先,学生们参观了常州美术馆专题展览。展览中的《康熙南巡图》吸引力学生们的目光。《康熙南巡图》共十二卷,是清朝初年宫廷绘画中的辉煌巨制,以南巡路途为线索,对康熙皇帝出巡过程进行了类似“起居注”式的记录。其中,第六卷重点描绘康熙从瓜洲渡江登金山,从奔牛镇至常州府的情景,全面而细致地展现了大运河常州段的繁华胜景,人们可从中解读到城市发展的轨迹和文明的演变。
然后,学生来到“见水主题邮局”的活动区免费体验常州书信文化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打卡盖戳服务。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了邮票上的故事以及大运河饱含的历史人文传奇。
最后,学生参与了“学习国宝知识 坚定文化自信”解说活动。讲师围绕《康熙南巡图》以及《常州画派》为主题,按照“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要求,从国宝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历史命运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讲解,使广大师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宝背后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常州大运河的历史。
此次活动是我校“文化立校 人文树人”办学理念的现实拓展。学生通过探寻常州文化遗韵,切身感受到常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添了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传承优秀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人中君子,国之栋梁”。
学生感想
12月12日,暖阳下的风把我们送到了常州美术馆。讲解员用生动的描绘与叙述把我们带回了清朝。
《康熙南巡图》是以康熙皇帝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213米,这宏大的数字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第六卷第七段——从奔牛镇经大运河至常州府。面前的画像是打开了一扇窗,那里是过去的一段段画面,细细的勾勒,历史沉淀的墨色让我们伫立窗前,京杭大运河在街市、店铺间流过,像是历史的长河,连接了过去与未来。陌生又熟悉的轮廓,疏远又亲近的人群,模糊又清晰的画色,让人身处于这历史交汇处之间迷惘,逐渐沉沦。那一刻,我想我们都有领悟,《国宝回家》的艺术展览,展览的不是单单的《康熙南巡图》,而是中华文明的绘画艺术。它是过去于现今的窗,窗子一边透露出光,飘进了淡淡的芬芳……————高一(4)班吕高兴
今天有幸与同学们共同参观了常州美术馆,欣赏并了解了国宝《康熙南巡图》与常州画派大作。可谓“太平多盛世,浩荡引春风”康熙二十八年江南常州府的无尽繁华在画中显现,常州府学占据常州城一角,身为常州人,二中人心中无比自豪。晋陵风雅同样惹人醉,花鸟山水自成一派,展现常州乡邦文化。我们相信,二中人将传承优秀传统,再创辉煌。———高一(5)班张欣瑶
今天有幸参观《康熙南巡图》,画中的常州依靠着大运河,经济繁荣,青果巷中人来人往,南北杂货,奇珍异宝。众多名场面,今尚可寻找。时过境迁,天子万国已不再,西瀛里的古城墙,篦箕巷旁的古桥无却不向我们展现那个年代的繁荣,但青果巷的破坏,梳篦传承的缺失的问题无不提醒着人们,而作为二中学子更应该保护大运河,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高一6班顾泽辰
《康熙南巡图》这件传世珍宝,整幅画由12卷组成,作者是王翚,如今却只能找到其中的8卷。整幅画长一百多米,包含了人物、山水地貌以及人文建筑,在画中多多少少找到了常州的影子,感到十分自豪。经过了讲解员的认真解说,我们了解到原来这幅传世名作并不是由王翚一个人独自完成 还有一众他的弟子以及友人合作完成的。此外,这幅国宝级的鸿篇巨制的经历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先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画的一部分分散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国内的也不幸被分成几段,所幸画最重要的第一卷完好无损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真是不幸中的大幸。——高二10班赵涵、徐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