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高一(3)班仇璐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等活动,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孝亲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后,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默默奉献着光和热,如今也我们可以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来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也许我们做不到古人对亲长的礼仪,但每天的一句问候,对父母的一个微笑,都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尊敬老人亦是每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司汤达曾说,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特权。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尊敬自己的长辈,更应该将这一份关爱带给身边所有的老人,主动问候他们,并给予关心与理解,从小事做起,共同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而身为学生的我们,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因此更应该将这种友好待人的美德贯彻在校园中,与同学友善相处,尊师重道。 平时看似不苟言笑的老师,心中都藏着对学生们无限的爱。为学莫重于尊师,师道成风尚,国家才有未来。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社会“为学莫重于尊师”,教育便能释放出通达个体梦想、支撑国家富强的力量。
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也应该多一份理解与宽容,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长处,学会尊重与欣赏,在校园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