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高一(2)班罗佳逸
传承民族文化,做合格继承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民族文化,做合格继承人》。 在十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都在悄然告诉我们秋天的到来。同时,我们也刚刚度过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人们便将月饼、石榴、西瓜、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传统文化在悠悠的岁月中沉淀,它深厚的底蕴也期待着我们去守护、去挖掘、去传承。可是现在,很多人宁愿在圣诞节飞舞的雪花下赞美彼此,却忘记在皓月当空之际回眸历史。一份份精美的礼物粉饰得美丽而隆重,但却失去了它的精神与灵魂。传统本不需要任何的物质叠加,因为它一直静静地躺在历史的角落,等待着人们的召唤!
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核心。作为二中这所“千年府学”中的莘莘学子,我们应当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向善向上,做一个有积极向上精神的宣讲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的精神,蕴含着民族的价值取向,蕴含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
在此,我倡议各位:
1. 阅读一些古书籍和记录传统节日的文献记载,并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了解以及摘抄。
2. 参加当地一些传统节日的演绎活动,更好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传统。
3. 参观自己所在的地区的博物馆,或民俗馆、美术馆等。
4.与一些传统的匠人、手艺人交流,学习与了解祖辈们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
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只有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年轻的我们,担负着延续古老文明的重任。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不要忘记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