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对外学习,让教师更耀眼!——常州二中教师奔赴天一中学听课交流
发布时间:2019-1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玥

      2019年11月1日,常州二中十余位教师参加由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作为听课老师,不仅要去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更要将理念落到实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天一中学邀请到的主讲老师,采用同题异构、评课的形式,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研讨空间。听课后,博导、江苏省学科带头人对所听课进行了评价,交流过程热烈有序,思维碰撞火花四射,收获多多。



听课感悟:

      2019年11月2日,风和日丽,常州市第二中学政治教研组前往无锡市天一中学参加高中政治同题异构学科观摩与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着眼于高三《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轮复习。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来自无锡市天一中学的丁轶娟老师,以《我和我的祖国》为切入,回归课本,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随后,通过对影片的进一步解读,引入价值的含义。同时,立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个案,丁老师揭示了国家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课程在学生以“我为国家发展护航”的主题发言中圆满结束。课堂深入浅出,互动精彩,尽显了天一名师的风采。
      然后,来自苏州市第三中学的王德明老师,关切时事热点与高考命题规律,以特朗普的国家观为导向,指引学生从价值观、唯物史观等角度对特朗普的各类观点与行为进行评价。此外,王老师结合《政治生活》与《国家与国家组织》的相关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这节课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的切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来自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的金凌俭老师,从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入手,找准重难点与易混点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自主体验高考试卷命题人的出题思路。金老师以新颖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内容,热情的课堂氛围,让与会观摩的老师们印象深刻。本次观摩与研讨活动伴随着悦耳清脆的下课铃声圆满落幕,让与会老师都受益匪浅。(徐敏霞、吴梦麒)

     今天来到天一中学听了两节课,学到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把实验课上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利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课程资源,制作微课小视频等等,就算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也能给学生一个较真实的情境,形象直观地促成学生深度学习。(龙威)

     11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天一中学“聚焦课堂 生长课堂”的研讨活动,期间认真观摩了两节高三的同题异构课,并聆听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收益颇丰。首先观摩了由天一中学吴婧婧老师开设的《三角形中的多元最值》公开课,由于是本校的老师,对学生也很了解,吴老师的课起点很高,从历年高考题中的压轴题展开,在研究了一元变量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放缩法研究了二元变量的问题。整节课容量很大,思维要求也很高,但不管多困难的问题,似乎学生都有办法解决,而且还会出现多种解法,对这样的生源,这样的学校,我们也只有羡慕的份了。第二节课,是由淮阴中学的王从慧老师开设的《三角形中的最值与范围》,他从静态的三角形入手,然后减掉一个条件成为动态的三角形来展开研究,通过题组的形式,慢慢渗透轨迹的思想,最后的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人眼前一亮,瞬间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评课阶段,王从慧老师讲到他为了准备这一节课,阅读了上百篇论文,认真研究了其中的30多篇,教案改了十几遍,这样精心打磨出来的一节课,真的很佩服王老师的这种钻研精神。
      最后无锡教科院的陈江辉院长带来了《高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认识与思考》专题讲座,他的两个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目的何在?今天课堂上的问题都是填空题的形势呈现,是否一定要用解答题的方法来解决?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果涉及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首先要慎用,最主要的是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最优的解法,而最优的解法往往也是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关注通性通法,对我们的学生,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的整理与归纳。活动已经结束,但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学习永不止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陈雅敏)

       2019年11月2日,我校组织教师前往无锡市天一中学进行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在这次体育学科活动中,同时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和舞龙四个模块的课,每个模块的课都上的很精彩,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鲜元素,这对于调动学生体育课练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好处。通过观看别人的示范课,结合自己平时上课的设计,会发现自己好多课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课后的研讨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老师的评议,也给了我不少启示: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来挖掘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学素材,组织学生更好的学习一些运动技能,并从中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终身体育运动技能(潘旭光)

       一、来自无锡市天一中学的沈虹驰老师讲解了气象灾害中的台风灾害,本节课以日本台风“海贝斯”作为导入,并以“海贝斯”作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沈老师从台风的结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几个方面展开讲解,并在黑板上手绘世界地图,精确美观;在最后台风预防措施部分,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不同身份在不同的情境中说出不同的措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二、来自徐州市第一中学的袁文斌老师同是讲解气象灾害中的台风灾害,袁老师以“天有不测风云”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以此作为知识基础,从台风的概念、天气状况、形成条件、台风侵入我国的路径以及台风带来的灾害和预防几个方面展开讲解。袁老师上课风趣幽默,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就能很好的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学习;并且袁老师课堂内容充实,逻辑清楚,将课堂的每一部分化为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的思考成为有效思考,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曹东老师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与学科教学的思考”的讲座,从核心素养、考试评价和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指出当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诉求应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建构学习,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教师应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三个方面提升课堂价值。本次观摩活动场面宏观,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很高,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高雪玉)
      任务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融入学生,把学科素养渗入到了课堂每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到位点评,体现了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许冰)

      我很有幸到天一中学进行学习和交流。首先开展的是两节教学观摩课。年轻的童可老师进行单篇文章(《在乡下》)的教学,教学情境恰是天一中学传统的艺术节活动。童可老师在授课时,注意创造平等开放的切磋、启发、交流、碰撞的对话环境,唤醒学生成为智慧的对话者。她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采用了将小说设计成话剧、填写画外音等形式,有效地让学生与同伴、课标、教材、学生、年级、学科进行对话,提升了学生分析文章以及写作能力。
       经验丰富的薛海兵老师采用群文比较的授课方式,上课篇目有《在乡下》《流亡者》《最贵的捐赠》《喂鸽者》,核心课题是把握小说喜剧的“矛盾冲突”。薛老师的课契合新课标理念,有效地参与教研员和教师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解题备课能力、反思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淬炼和提升。
       随后,南师博导张乐天和南师附中张小兵老师进行评课。他们表示应该给出清晰的指令性语言,让学生清楚怎么学、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以及任务的设置要有阶梯性等建议。(邹勇)

        两位老师授课风格迥异,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一中学的裴虹老师授课课题为“China’s New Great Inventions—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公开课进行学生的听说教学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但是裴老师却以自己巧妙的设计、行云流水般的讲课风格轻松驾驭整个课堂。苏州中学的邵老师则另辟蹊径,以中国传统文化入手进行教学,涉及到了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意识的培养,与新课标中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方式虽然迥然不同,但是其核心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在新课标引领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与学习能力。他们的教学环环相扣,理念新颖,深刻地切合了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两位老师之所以能上出如此优秀的课,一来与他们扎实的英语专业息息相关,二来也体现了二位老师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学习精神。未来,我将向两位优秀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业务能力,时刻关注教育教学动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为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而不断努力。(胡曼曼)
      首先开展的是两节教学观摩课。本次高中英语活动围绕中国文化的自选材料,来自苏州中学的邵婕老师和天一中学的裴虹老师给我们进行了教学示范。两位老师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裴虹老师展示的听说课,注重对听说能力的指导,教学步骤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最后启发学生设计一款共享产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发表观点,铺垫充分,课堂输出水到渠成。邵婕老师非常有激情,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追问,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运用了“mind map”活动,充分践行了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学生乃至台下的教师同行们也具备很强的启发意味。来自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的胥阳老师作了题为“利用思维地图解析“看”技能在英语教学的运用”的精彩讲座。胥老师宽广的理论视野和详实的案例分析给我今后的教学到来深刻的启示。(李丹)

       11月1日,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了第十五届全国“聚焦课堂 生长课堂”研讨活动,我很有幸到天一中学进行学习和交流。本次研讨活动,生物学科由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展示了两节同题异构课,课题是《细胞组织培养》。随后,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教授也做了精彩的点评。尤其是来自杭州的张静老师的课,让我感受良多。
      来自天一中学卜杰老师,跟我一样刚入职一年多,卜老师在课堂上沉稳有序,目标明确,设计精巧,上课过程流畅而精炼,语言表达也比较清晰,值得年轻老师学习。
      来自杭州的张静老师更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老师!上课过程思维敏捷,语言表达也十分严谨,观点鲜明,尤其是引导学生方面,方法非常灵活,问题设计也十分巧妙,能够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当中,张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也是非常喜欢的,逻辑性很强,让所有人受益匪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