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流浪地球》遍大江南北。影片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人民日报》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除了摄人心魄的情节和特效,影片更为感人的是体现了中国人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节和国际合作理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现作为主线,把全球看作一个不分民族、国家的共同体,当灾难来袭,不是展现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地奋战;不是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而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为基石,舍小家保大家来拯救地球。当这一价值观通过影片中的故事表现出来,让我们观众不自觉地被感染和接受,并且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来自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的日益繁荣,来自中国的科技实力、文化影响的不断增强。
当我们热血沸腾于《流浪地球》的文化自信时,我们也感受到千年府学的文化自信。上学期,我们的同学喜讯连连。你们不畏其他省市学校的信息高手,在国家级信息奥赛中争金夺银;你们勇于创新,在市级创新实验大赛中力压群雄赢得一等奖第一名;你们在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作文等省市级大赛中稳扎稳打为二中获得殊荣。我们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互为琴指,把外人看来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作为校长,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二中精神靠的是什么?我把它归结于深深烙印在每个二中人身上的府学文化基因。这种基因,记录着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这种基因,推动着二中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府学文化基因,从历史中走来,成为二中精神的写法。作为“千年府学,五朝文庙”的常州二中,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正逐渐渗透到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批二中学子。经过前四轮主动发展,学校将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整合,将儒学精华融入当代教育发展之中,彰显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坚持“文化立校,人文树人”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将丰厚的历史积淀有机地融入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中,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尊重差异,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以“国之栋梁,人中君子”作为培养目标,形成“博学以穷理,约礼以修身”师生追求。相信濡沐在这种氛围中的师生更能心澈澄明,诚肃发展。
府学文化基因,从现实处着眼,成为二中担当的表达。寒假里,我校1960届校友宋耀祖教授怀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专程从北京赶回常州回访母校。宋耀祖是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舱外航天服专家组成员。宋教授回忆当年在二中读书的时光,感叹二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许多老师课堂上的情形。他提出想把自己珍藏的“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模型赠送给母校,衷心希望二中学子能够脚踏实地,坚持努力,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其实像宋耀祖教授一样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二中学子很多,著名作家袁鹰、著名画家俞云阶、著名历史学家吴泽、中宣部长朱穆之、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的徐枢等。这是二中人对社会的承诺,更是二中人应有的担当。
府学文化基因,为愿境中出发,成为二中蓝图的描绘。百年风雨沧桑,百年上下求索,一代代二中人秉承进取不止、追求卓越的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谱写着誉满龙城,走向世界的辉煌篇章。未来,在你们,在各位同学的肩上要担负使命,开拓创新,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二中学子有能力也有自信告诉世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