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培训感悟>>文章内容
重回青葱岁月——浙大充电记
发布时间:2017-10-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展
  火热的7月,杭州西子湖畔的浙大管理学院,我渡过了充实而又悠闲的4天充电时光。
  贺正生,著名律师,头衔一大摞,他带来讲座《法律风险防范》,由于雷暴天气著名演讲力培训专家文若河的讲座改成了贺律师的加场《新形势下的法律思维》。两天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内容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心”!中国法制建设必须带着三颗心向前走:信心、耐心、决心!对我国司法制度要有信心,近代中国被压迫的历史后遗症之一就是国人对自己的制度没有信心,近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我国经济的腾飞使我们有了自信的基础,记得网络刚兴起时看人介绍西方社会制度总有一种向往,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西方制度并非先前以为的一般完善、美好。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 也许几十年后我们回首看到的是我国扎实向前的坚定脚印与他国徘徊的身影。但我国的法制建设道路显然是漫长的,当下普遍违法、选择执法的窘境显然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思考与改善,我们必须有耐心,同时也必须有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思想、制度的决心。
  第二个关键词:“学”!平时在校埋头教学、科研,似乎法律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是太大,加之多年的工作学习经验似乎暗示关于法律问题的基本判断能力自己应该是有的。在贺律师的几个案例与他细致分析的面前,我意识到法律与经验判断间的不同,体会到了法律人士与一般个体不同的思维方式,今后遇到法律问题不能大意。
  第三个关键词:“防”!据说因为有闲钱、投资渠道少、有集体、较善良,教师群体也是“非法集资”等经济陷阱的高危群体。在经济高速运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理财、担保、甚至消费等社会活动中保持清醒方能防患于未然。
  张应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学专家,浙大四大名嘴之一。张教授很早就到了会场,不巧脚扭了走路颠着脚,头发花白,穿着朴素,饶有兴致地听着我们的微论坛。在场几乎没人认出他就是将为我们做《儒道禅与现代管理》讲座的“名嘴”。
  张教授对儒家、道家、佛教相当有研究: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三达德,以和为贵、中庸为美,此为儒家;自然为本、阴阳和谐、谨守虚静,此为道家;空观世界、敬畏因果、善待众生,此为佛教。张教授古文、妙句信手拈来,短短3小时集中展示了儒道禅之精华!
  鲁柏祥,又是名嘴,原本是企业家,目前给企业家、浙大学生上管理学。这位充满激情的“大师”以教育的目的应是“开启智慧,激发潜能”开场,展开时却是天马行空,讲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讲自己的“鲁班”教学思路,说文解字,将佛学、哲学,各方面都有涉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认为量变到质变是错误的——养猪场猪再增多也不可能育出马来。由此类比创新思维不能靠量的累积,的确有点道理。
  朱婉儿,医学博士,内科医生出生,从医十多年因遇自我发展瓶颈,改攻心理学,目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学课程负责人。朱教授语速非常快,却几乎没什么口误,正因为她的快才使得我们完整地聆听了她《心身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讲座。认同她的一些观点:“自信源于自我存在价值感”“心理健康的人是具有自欺欺人的能力”“包容应平静如水”“症状是无声的语言”“不要一边埋怨一边做”“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父母不够优秀”“子女与爸妈心理距离应组成一个顶角小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人非为是物所扰,乃为其观而自扰之”……对她谈到的几个案例记忆犹新:那个因为父母将志愿从园艺改成计算机而报复父母,被劝退一年后又考回来的那位浙大生;那个因潜意识中愧对母亲而在钱江大桥上出现幻视的孝顺女婿;在女儿出现学习瓶颈时用父母不够优秀来宽慰、劝导……
  学习期间,每天往返于教室住所,听课做笔记,暂时没有了工作、家庭的压力,悠闲而充实,似乎重回青葱岁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