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培训感悟>>文章内容
浙大的美丽聚会——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州骨干教师管理能力提升班
发布时间:2017-10-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黎丽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古朴的浙大校园,我们尽享一场文化的盛宴,学习的热情绝不逊于窗外35度的高温。
  或许注定前世有一种缘,冥冥之中会来到浙江大学聆听高师的点拨,助推着我的成长,当然这种成长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境界和思维能力的成长。
  在浙江大学的课堂上,四位老师五堂课,堂堂精彩,各具特色。经过老师几番指点,有恍然大悟之感,似乎找到了路径,又感觉还不是太明白,只想再多问几个为什么。读书方知腹中的空乏,于是只想多学点,再多学点。每位老师给我的印象都是深刻的,他们天马神空式的思维,散而不乱,收放自如,体现着前瞻性和思辩性。他们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指引着一条道路,引发你的思考。
  同为80后,对年轻有为的贺律师充满敬佩之情,19岁考上律师资格证至今无人超越。贺律师儒雅与智慧并存,一堂时长3小时的法律风险防范课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的语调,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这个法律小白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明白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去合理规避。法律是神圣庄严的,法律无漏洞可钻,每个人都不要心存侥幸。法律中有选择执法,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必须根据个体特征来实施,切不可一刀切。(因为5日晚上的风暴,阴差阳错间,6日上午我们有幸继续聆听了贺律师关于新形势下法律思维的讲座)
  张应杭教授的《儒道禅与现代管理》课上指出,儒家文化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以“德性立身”;“仁者二人”,即心中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所谓“和”,即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所谓中庸,以中为用。道家文化则以自然为本,禁止一切反自然的行为。这些教诲依旧萦绕耳畔,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直会让我不断思考不断践行。
  最为有趣的莫过于鲁柏祥教授,在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的课堂上,他用哲学和佛学阐明了发展和增长的关系。风趣幽默的他,用生活的案例和常识解答了一个个费解的哲学观点,并且颠覆着前人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鲁教授对教育的阐释,他认为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是有分工的。教是父亲的责任,重在灵魂智慧的培养,育是母亲的责任,重在肉体养育。这些话让我立刻以一个三岁孩子母亲的身份来省视自己,结合自己的处境以及身边的很多例子,确实如鲁教授所言,现状不容乐观,很多独生子女都缺少父母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和关爱。这当然不全是父母自己的责任,也是社会问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上多少辅导班,而是七岁前一定要由父母进行分工明确的教育。这些话犹如一记记警钟敲在我的心头,确实由于种种原因,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今后一定要尽可能改进。
  鲁教授认为,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开启智慧,激发潜能”,要给孩子充分地选择权,不要扼杀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且举了自己三个孩子的成功案例,让我感触很深。或许在今后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要试着改变一下固有观念了。
  最后一天,朱婉儿教授的一堂《心身健康和压力管理》课,非常接地气儿,一边听讲一边回忆反省日常的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错,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关爱自己,不仅从身体上,更要从心理上。何况有的时候,身体的症状恰恰是在倾诉内心深处的声音呢。
  朱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安全感、自我存在价值感非常重要,这跟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我必须学会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和感谢。在现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增强个人自身的弹性,作为一个社会人,社会弹性必不可少。增强社会弹性就是要学会经营好自己的各种关系,所有的关系都需要一辈子经营,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些话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不要忽略身边你在乎的也是在乎你的任何一个人,努力地经营好各种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颇丰,它增添了我的知识,从法律到儒释道文化到哲学到心理学,均有涉及,收获多多;它更改变着我的传统思维,教会我去逆向思维、去哲学思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当然,浙江大学的各位名师只是把我领进了一扇门,我还得去修炼,揣上满怀的期待和信心继续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