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培训感悟>>文章内容
关注心理健康 快乐工作学习
发布时间:2017-10-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梅润清
  “具有对别人表达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积极地悦纳自我,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浙江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教授朱婉儿思路开阔,见解独到,以通俗幽默的语言从心理状态现状、心理调适方法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讲解,并用生动的事例、切身的感受及科学的体悟,阐述了每个人在人生中可能涉及到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家受益匪浅。朱婉儿老师温和亲切的言词,广博丰富的知识,坦然宽容的态度令在场每一个人如沐春风,收获颇丰。
  时下,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个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大家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深。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疾病发生,已成为一个问题。学会了心理调适,会更加充满自信的完成好工作,懂得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专家的授课很生动,很多就是我们碰到的问题,这次讲座让我们彻底享受了一次‘心理按摩’,为我们快乐工作、健康生活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只有树立健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疏导心理压力,让大家塑造阳光心态,学会快乐工作、阳光生活。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在于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合理地对学习、生活、交往及身体发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处理好各种困惑、矛盾和冲突,增进自我调适和自我维护身心健康的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正如专家所说,我们要学会点头、微笑、鼓掌,一言以蔽之,作为教师应学会欣赏,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学会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因为一颗健康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事半功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