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学科建设>>文章内容
“审美课堂共审美”听课感受之数学篇
发布时间:2015-1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展

徐远锋:

南菁之行,不枉此行。三堂课的境界层层递进,第一堂课仿佛是一个种地人在自己的田地殷勤劳作,来年他必将迎来自己的丰收之年;第二堂课已然是一个站在山顶来规划布置自己田地的智慧人,或许高考也就是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吧!第三位张海强老师俨然已修炼成佛,上数学课如同弹古琴,技韵,意韵,道韵游刃有余,不愧为大师!

许程媛:

20151030,我有幸参加了由学校组织到江阴南菁中学的听课,这次课的主题是审美课堂,获益匪浅,深感作为一个高三新兵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我听的是三节高三的数学课,可以看出这三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第一课是丁老师的课,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思考的容量也大,主要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讲了一些题目,题目定位较高。可能由于是南菁中学本土的教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大多数题目采取口答的方式处理,扮演较少。从学生反馈上看,掌握程度也较高,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可能我们学校并不适用。中间还出现了些小插曲,丁老师选题时有些疏忽导致题目无解,结果这个小问题被学生识破了,足以可见学生的水平之高。

第二课是吕老师的课,由于是外省的老师,不管从教材还是学生来说,可能都较高估计了。课堂容量过大,难度过高以至于很多需要细细讲解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都被一带而过了,学生反响也不是特别好。

第三课听完,才真正有种不虚此行的感觉。大师级的手笔,从古琴的三重境界开始,贯穿始终。 老师的课让我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一、这节课本身有意义。从,,三重境界出发,围绕三道基本不等式的例题,全方位将基本知识,基本结构以及基本思想结合其中。二、这节课有效、真实。不管是教师的引入还是学生的反应来看,都是那么行云流水。在揭示完每题精髓之后,学生都表现出释然,并跃跃欲试着急着小试牛刀。三、师生情绪饱满。老师也是第一次和南菁中学的学生配合,却有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四、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除了感叹学生的聪慧,不得不佩服老师教学构思布局的精妙。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