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成教师>>学科建设>>文章内容
“审美课堂共审美”听课感受之语文篇
发布时间:2015-1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展

朱丽锋:

                                且行且思

南菁一行,感慨颇多。一名语老师,所要传授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是自己的思想?是文本的意识?是做人的道理?是阅读的习惯?还是……做老师越久,困惑也越多。

从两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身上,我能看到他们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努力探讨作者文字背后的情绪,他们有着相当扎实的语文功底,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让我为之倾倒。可是,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感觉到文章阅读带给学生的难度,理清作者的想法,准确把握作者背后未写明的寓意,更是难上加难,一千个读者眼里毕竟还是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是真心不易的。如果一名语文老师,自己没有能够深度把握好文本传达的信息,甚至过度解读了文本,误解了作者的本意,岂非误人误己?文字背后的意义怎样才能解读到位,怎样才能准确的与作者对话?想到这里,背脊一阵寒凉,语文老师,真的任重而道远啊!感谢这两位老师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使我得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修正自我,提升自我。

黄厚江老师的一节课让我大开眼界,钦佩不已。在过程中教会学生审题立意,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突破二元对立,学会否定自我,只有完全打开了思维,学生才能有多种写作的角度可选,扎实,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值得我好好学习!

想到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没有反思这个父亲,又怎么能够孕育出成功这个孩子呢!

 

梅润清:

听特级教师黄厚江的课,真切的感受到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个真正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和材料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黄老师在与学生聊天式的交流对话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

 

 

王赟:

今天参加天一中学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旁听了《青玉案》和《怀李叔同先生》两节语文课,感悟很多。其中,我对苏州中学的周琦老师讲授的《怀李叔同先生》的教学方法非常欣赏。作为一篇篇幅较长、情感丰富的散文,老师没有全文串讲,而是灵巧地挑出了一条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用仿句和填空的方式,去深层思考,带着兴趣去文章中找答案。特别是在结尾处,用李叔同的背影照片,让同学们作一首小诗,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升华了情感,更显得尤为新颖。希望我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多多借鉴这种新颖有效的方法,提升课堂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