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的目的并不在考,而是促进教师眼光向下,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在教学上多理解学生,多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老师跟学生一起考试,主要的目的在于体验学生生活,这对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不无裨益。对于一个优秀教师而言,只有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敢于和学生换位体验,这样的老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吴蕾)
陈妤:
1. 与学生同考,让我具备同理心,重新体验学生考试时的心态和心理,在讲评题目的时候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讲题更有针对性。
2. 与学生同考,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尤其是答题方法与答题技巧上的问题。也给我启发,学语文与做语文题存在很大不同,相较于学语文的感性,做题时的答题角度、答题思路、答题方法则更偏向于理性。
3. 与学生同考,激发了我钻研思考的积极性。日常教学中面对题目可能更多地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会思考为什么答案会是这样,更不会思考参考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同考,让我由被动转为主动,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出题者的意图,不光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周一唯:作为一名高三老师,我认为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二模考试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首先,我觉得这样可以在给学生讲评试卷之前就对试卷有个大体的了解,能够从做题的角度了解学生到底会犯什么样的错误,使讲评更有针对性。
其次,能够在实践中检验一下平常教学生的知识点、技巧等是否切合实际,(说到这个,如果学校能把我们考试的各题小分也给我们那就更好了,更有针对性,谢谢啊!)以便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
最后,我认为其实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还是需要实战演练的,就拿作文来说,学校如果不给这个平台,平常真的很难有动力去写一篇考场作文,时间长了手就会生疏,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和自己的专业成长。未来的考试实在像雄关漫道,但是自己还是得打起精神,从头越!
马珊:参与青年教师解题竞赛活动,我仿佛回到了7年前的高考考场上,带着紧张和一丝开心开始了答题。紧张是出于对自己的不自信,高中生物5本书只教过1本,我的答卷能否合格呢?组内优秀有经验的教师很多,和他们一起答题我压力倍增。开心是因为这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检测和鞭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本次二模试卷题型新颖,结合了热点前言的科学发现,从这次竞赛中我感受到:在日后的生活中,我应该多关注和生命科学有关的时事热点,在平日教学工作中扎实基本功,争取在明年的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刘萍:参加了本次二模考试,觉得自身还需更加加强对考纲的研究,高考动向的研究!
蒋平:通过这两次考试发现自己对试题的钻研不到位,要经常做高三的考卷。这样才能熟悉高三考察的重点热点,为自己上高三做好准备。以后一定一星期至少做一份高三考卷。
陈雅敏:总体来说,二模比一模要难,计算量偏大,有些题型因长时间不接触,已经感觉很生疏了,两次考试都在函数导数这一块失分较多,二模时在计算上还出了问题,与考试时的状态也有一定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多关注高考动向,经常做一些高三的题目来练手。
周洁:一模发挥太糟糕,主要是阅读理解中的一篇失分太多,二模发挥略有进步,不过还是主要失分在阅读上,所以两次模考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薄弱环节:阅读理解。于是我买了好几本专八的阅读理解资料来提升的自己的答题能力,每天带着练。当然平时也要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下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恩娣:通过两次模拟考试,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阅读理解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在写作上内容和目标还不够明确。应多向老教师和高三老师请教,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高考题型,尽快使自己正确把握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进一步。
陈侃:本次考试本人主要失分在单选和写作。失分原因:词汇有所遗忘,低级错误较多。以后要多做高考卷,多积累词汇,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蒋丽莉:二模侧重基础,考察的知识点较广泛,也相应的考察了学生从大段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所以平常也应锻炼学生相关能力,打好基础。
蒋理:今年是第一年上高三,通过一年的教学,应该说对高中的知识体系有了个大致清晰的了解,在考试中,对基础题的把握教好,二模比一模有了些进步,在答题的规范性上有了提高,扣分变少。两次考试,填空题都有失误,在填空题上还有发展的空间。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要加强填空题的训练,争取更好的发挥。
马国伟:本次考试试卷难度总体来说不是很大,在部分环节上设置足够大难度控制一下高分段也无可厚非。参加考试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考试不能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比如我本次考试犯的几个错误,实验题读数,天天说学生读数会出错,结果自己读数的时候照样看错题目测量范围读错,虽然后面感觉实验结果问题太大,但是还是没有找出来;计算题第一题在正弦余弦上出错,和学生平时错误形式如出一辙;计算题第二题没有看一下题目条件,太随意的弄个长度出来了,结果错得一塌糊涂。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能一直说学生的错误是态度问题还是什么问题,很多错误的出现是题目设置中故意使学生陷入漏洞。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想办法使学生不要落入这些题目的陷阱。
和学生一起参加模考,个人认为除了使青年教师熟悉本学科的高考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然后想办法排除这些根源。教学相长吧。
孙奕:试卷简单,与近年高考有一定距离。但脱离长期练习必定有影响。
任玮:这次考试成绩处于青年教师行列中等水平,虽然拿了一个三等奖,但自身专业水平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哈还有待提升,平时要多熟悉高考题目和题型,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