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专业发展>>文章内容
我校教师参加首届“东外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会课观摩活动
发布时间:2015-04-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载一船星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朱莉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首届“东外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名师会课观摩活动在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全省各地语文人齐聚东外,沉于语文灵动课堂,感悟名家多元风采。我校朱莉、秦开颜两位语文老师共赴南京,感受名师风采,陶养语文性情。
    此次语文活动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苏派教育研究中心和东山外国语学校承办。活动时间为一天半,共集结了9位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师、新秀进行授课,授课分为初中和高中,为与会老师展示了名家课堂风采,引领语文人深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层拓展。除了9节精彩的课堂呈现外,王君老师、张悦老师、郑桂华老师、肖培东老师又紧扣其教学,进而生发到语文的教学,给与会者做了精彩的微型讲座。高万祥和黄玉峰教师对此次授课进行了点评,为与会老师展示了名家课堂风采。
    此次会课观摩活动中,各位语文名师以独特的教学魅力向我们呈现了精巧的教学设计、卓越的课堂生成、高超的语文素养、师生配合默契,共话语文之曼妙,给与会者,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语文的“大餐”,引领语文人深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层拓展。两天的培训,活动时光虽短,但精彩纷呈,收获颇多,满载一船星辉,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贴着地面行走       

                              秦开颜


     作为一名刚工作的年轻教师,能参加这次会课观摩活动,可以说不仅让我领略了前辈们的风采,更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感受到了语文“贴着地面行走”紧扣文本的本真。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课堂教学的朴素回归。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花妙的媒体课件,没有浮光般的学生活动,有的仅仅是朴实简洁的对话,张弛有度的节奏,轻推慢捻的演绎,是文本语言的本色教学。
    例如,王君老师的《木兰诗》以多元的朗读方式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木兰,读其句,知其识,话其人,用矛盾分析法使木兰之多元形象跃然心间;张悦老师的《品质》以“变与不变”引领学生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思辨的空间,激活学生们思维的想象;郭静娟老师《为寻常生活着色》以自己的文字感染学生的心灵,善于以自己的观察带动学生的观察,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灵感知这丰富的世界。许友超老师的《缘事析理,思而有情》以社会热点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足球操推广的利弊,引导学生向思维深度推进,将最难理清的思辨化为有形的生活,又于生活的思辨中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生发自己的情感;肖培东老师《沙之书》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徜徉,读其事,看其人,看其法,品其味,文本的虚构与想象就在肖老师的线性引导下生发开来、荡漾开来,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的智慧典。
    通过观摩,首先,对于课堂教学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更为明确的认识。语文课要尊重语文,要守住文本。尊重文本是尊重作者更是尊重作者的那份情感,只有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诵读,通过对字里行间的捕捉,才能让他们真正领略语文的风采,感悟作者的深情。语文课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创设环境,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追问,而正是这些追问才能领着学生驶向思维的更深处,满载星辉,更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因为在做一个好的教者之前,更应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宏观把握,亦可以从一个小问题切入去讲,但最重要的是找出文章的脉络,找准文章的骨架。
    其次,我更感受到,课堂形式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积累日臻完善的,但是知识是要靠自己平时去阅读的。这次观摩课上名师的课堂生成,名师的语言文字让我叹为观止。如何在学生对你说“我想问你个问题”的时候稳如泰山,需要的便是你老师的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为人师者更需要修行自身。
通过这次观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受益匪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