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于12月16日在淮安市淮阴中学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历时两天,共有来自全省各市的十四位语文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课后又由专家进行分析和点评。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高中语文教学的盛会,在领略各位前辈风采的同时,能够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增长了教育见识。十四节优秀课,真可谓是一场语文学科的饕餮盛宴。不仅内容涵盖面广,包含了了古今中的散文、诗歌、小说;授课风格更是各有千秋,让人大开眼界。
例如潘新娜老师《浪淘沙令》上得饱含深情,缠绵哀婉,将亡国之君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非常细腻地提炼出来;而孙璇老师的《将进酒》,则气势磅礴,在反复铿锵有力的吟诵之间,把李白的万丈豪情体现地淋漓尽致。梅娟老师温和亲切,听她上《可预约的雪》,如沐春风;董建老师的《鉴赏家》,更是秉承了汪曾祺先生的文风,“苦心经营的随便”,在宛如拉家常的语言中,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让人顿觉时间过得迅速。
通过观摩,首先,我对于不同文体所要把握的教学重点,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例如诗歌离不开师生的反复吟诵,没有读,直接谈理解诗歌含义是不切实际的,诗歌的味道全在阅读中彰显。而教师范读、单人读、多人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精读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搭配使用,会产生更好的课堂效果。对于偏于较长的小说,之前总觉得不知从何入手,现在也明白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章脉络是最关键的。找不出脉络,就是没有骨架,空谈血肉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对于上课的方式也大开眼界。上课不仅仅是按照文章顺序从头讲到尾,可以倒过来说;可以从一个小问题切入去讲;可以启发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讲,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次受益匪浅的观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采,更扩大自己的思路,明确了未来教学的方向。我想仅仅聆听是不够,只有真正把头脑中的收获付诸实践,方能不虚此行!(王? 文)